第1生活 总第786期
2025-10-22 10:59 知音官网发布
养老金,像是一把保护伞,稳稳地守护着老年人的“钱袋子”,也为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但你真的了解养老金的缴纳、领取政策吗?养老金的调整机制又是怎样运作的?
养老金的缴纳主体广泛,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人群,包括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等,缴纳范围也各有规定。
企业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职工个人以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本人工资收入低于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简称本省平均工资)60%的,按本省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本省平均工资”300%的,按本省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例为16%,进入统筹账户,用于保障全体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个人为8%,进入个人账户,在退休后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发放给本人。
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可以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12%记入统筹基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按年缴费,缴费标准设有多个档次,如200元、300元、400元等,政府还会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给予相应的补贴。
养老金最低缴纳年限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这只是一个最低门槛,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才是养老金政策的激励方向。
养老金领取:领取资格和方式
养老金领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关键条件——法定退休年龄和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只有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如果累计缴费不足15年,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领取时间从办理退休手续后的次月开始,当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人员办理完退休手续后,下个月就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领取金额的计算涉及多个部分,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
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加,就得到了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储存额就越多,最终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
养老金调整机制:为什么养老金会变化
养老金调整遵循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每种调整方式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作用。
定额调整,就像是给所有退休人员发了一份“人人有份”的红包。无论之前的缴费情况如何,也不管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是多是少,在定额调整中,大家增加的金额是一样的。
挂钩调整则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分为与缴费年限挂钩和与养老金水平挂钩两部分。与缴费年限挂钩,是指缴费年限越长,增加的养老金就越多。与养老金水平挂钩,是按照本人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通过挂钩调整,鼓励大家在工作时多缴费、长缴费,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积累更多的养老金。
倾斜调整是对特定群体的特殊关怀,主要针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高龄退休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倾斜调整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支持。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由于当地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也能通过倾斜调整获得更多的养老金,以弥补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消除养老金疑惑
1.异地缴纳养老金如何处理?
一般遵循“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的原则。如果参保地与户籍地一致,就在户籍地领取养老金;若不一致,在累计缴费满10年的地方领取;要是有多个地方累计缴费满10年,就在最后一个满10年的地方领取;要是各地缴费都不满10年,就把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关资金转回户籍地,在户籍地领取养老金。
2.养老金中断怎么办?
养老金中断常见原因包括失业、更换工作、经济困难等。
对于因失业导致养老金中断的情况,个人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继续缴纳养老金,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然后按照规定进行缴费。
若因为更换工作造成养老金中断,在新单位入职后,应及时与新单位沟通,确保新单位尽快为自己办理社保增员手续,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如果中间存在断档的时间,有些地区允许个人补缴,有些地区则不允许,具体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来执行。
当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按时缴纳养老金时,可以先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是否有缓缴政策,部分地区针对困难人群推出了社保缓缴政策,经申请批准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金,待经济状况好转后再进行补缴。
3.如何查询养老金缴纳和领取情况?
线上可以通过当地社保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在网站上完成注册、登录和实名认证后,在相关查询页面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查看养老金的发放记录、发放金额、发放时间等详细信息。
许多地区都推出了专门的社保APP,如“掌上12333”,它是全国性的社保服务平台,在首页找到“养老保险”板块,点击进入相关页面就能查询养老金发放情况。
此外,部分银行也有自己的手机银行APP,如果养老金是通过该银行发放的,用户登录手机银行后,在账户明细中可以看到养老金的入账信息 。
参保人还可以前往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在服务窗口向工作人员提供本人身份证,请求协助查询养老金发放情况;一些社保经办机构还设有自助查询终端,可以自助查询养老金发放情况;还可以拨打社保咨询热线,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就能获取养老金发放的情况。
养老金政策解读,关乎老年人“钱袋子”的那些事
编辑|xixi 图|视觉中国
养老金缴纳:早知道早规划养老金的缴纳主体广泛,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人群,包括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等,缴纳范围也各有规定。
企业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职工个人以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本人工资收入低于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简称本省平均工资)60%的,按本省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本省平均工资”300%的,按本省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例为16%,进入统筹账户,用于保障全体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个人为8%,进入个人账户,在退休后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发放给本人。
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可以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12%记入统筹基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按年缴费,缴费标准设有多个档次,如200元、300元、400元等,政府还会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给予相应的补贴。
养老金最低缴纳年限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这只是一个最低门槛,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才是养老金政策的激励方向。
养老金领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关键条件——法定退休年龄和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只有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如果累计缴费不足15年,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领取时间从办理退休手续后的次月开始,当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人员办理完退休手续后,下个月就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领取金额的计算涉及多个部分,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
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加,就得到了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储存额就越多,最终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
养老金调整机制:为什么养老金会变化
养老金调整遵循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每种调整方式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作用。
定额调整,就像是给所有退休人员发了一份“人人有份”的红包。无论之前的缴费情况如何,也不管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是多是少,在定额调整中,大家增加的金额是一样的。
挂钩调整则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分为与缴费年限挂钩和与养老金水平挂钩两部分。与缴费年限挂钩,是指缴费年限越长,增加的养老金就越多。与养老金水平挂钩,是按照本人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通过挂钩调整,鼓励大家在工作时多缴费、长缴费,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积累更多的养老金。
倾斜调整是对特定群体的特殊关怀,主要针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高龄退休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倾斜调整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支持。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由于当地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也能通过倾斜调整获得更多的养老金,以弥补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消除养老金疑惑
1.异地缴纳养老金如何处理?
一般遵循“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的原则。如果参保地与户籍地一致,就在户籍地领取养老金;若不一致,在累计缴费满10年的地方领取;要是有多个地方累计缴费满10年,就在最后一个满10年的地方领取;要是各地缴费都不满10年,就把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关资金转回户籍地,在户籍地领取养老金。
2.养老金中断怎么办?
养老金中断常见原因包括失业、更换工作、经济困难等。
对于因失业导致养老金中断的情况,个人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继续缴纳养老金,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然后按照规定进行缴费。
若因为更换工作造成养老金中断,在新单位入职后,应及时与新单位沟通,确保新单位尽快为自己办理社保增员手续,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如果中间存在断档的时间,有些地区允许个人补缴,有些地区则不允许,具体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来执行。
当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按时缴纳养老金时,可以先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是否有缓缴政策,部分地区针对困难人群推出了社保缓缴政策,经申请批准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金,待经济状况好转后再进行补缴。
3.如何查询养老金缴纳和领取情况?
线上可以通过当地社保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在网站上完成注册、登录和实名认证后,在相关查询页面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查看养老金的发放记录、发放金额、发放时间等详细信息。
许多地区都推出了专门的社保APP,如“掌上12333”,它是全国性的社保服务平台,在首页找到“养老保险”板块,点击进入相关页面就能查询养老金发放情况。
此外,部分银行也有自己的手机银行APP,如果养老金是通过该银行发放的,用户登录手机银行后,在账户明细中可以看到养老金的入账信息 。
参保人还可以前往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在服务窗口向工作人员提供本人身份证,请求协助查询养老金发放情况;一些社保经办机构还设有自助查询终端,可以自助查询养老金发放情况;还可以拨打社保咨询热线,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就能获取养老金发放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