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0年3月下半月版

2020-06-12 16:43 知音官网发布



金银潭医院“风暴眼”里60天:枕戈待旦破长天
戴志军 李洁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雷霆万钧之势汹汹而至。身处疫区中心的湖北省武汉市,人们谈“疫”色变,千万市民的生命健康在病毒的虎视眈眈下,岌岌可危! 作为武汉市唯一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基地,金银潭医院处于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最早的新冠肺炎患者,送到了金银潭;最危重的患者,送到了金银潭;病情最复杂的患者,也送到了金银潭……当人们对疫情缺乏警惕与防备的时候,金银潭医院内,早已硝烟弥漫;600余名医护人员,个个枕戈待旦,与汹汹疫情来一场殊死较量……

       ◇ 烽烟初起:樊艳青,火眼金睛识“新冠” ◇

       “樊主任,您看看,这些患者的情况好复杂。”2019年12月29日,金银潭医院接收了第一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考虑到患者转院过程中,病情会发生变化,放射科仍会给患者们重新拍一次CT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最新依据。

       樊艳青看着转院而来的患者们的片子,眉头越锁越紧。这些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磨玻璃样间质性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特征,只是此病毒从未见过。个别患者的肺已成了“白肺”,这意味着该患者已经挣扎在死亡线上。

       一滴泪水悄然滑落,樊艳青赶紧拭去,感性的她,特别见不得别人遭遇疾病的折磨与摧残。何况,一下子就转来了7名类似症状的患者。

       与此同时,纤支镜室完成了第一批转诊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并安排人员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所不久给出结论:不明原因的肺炎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极其凶猛,且没有特效药。

       一股寒意,从樊艳青的心底升起。

       那天晚上,回到家中的樊艳青,闲聊中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地叮嘱家人要小心谨慎。父母和丈夫不置可否:“大惊小怪!”看着至亲们不以为然的表情,再看看那些普遍缺乏防范意识的市民们,樊艳青的心揪了起来。

       从2020年1月初开始,患者开始成批成批地从其他医院转至金银潭。院领导果断将全院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战时工作状态,医院全体职工全部取消休假。

       放射科的工作量,也随着患者人数的加速上升而成倍增长。从1月初至2月底,她和同事们平均每天需要给约300人拍片,按每张片子600帧算,他们每天需要看的片子高达18万帧!

       在每天十几万帧CT片中,樊艳青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病毒变化的蛛丝马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一些有明显病变的片子尚好确认,最难辨认的是那些病灶很小很细微的片子,需格外留意。

       有一次,湖北一家媒体的记者请樊艳青帮他看CT片。良久,樊艳青听到该记者略带颤抖的声音:“樊主任,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您怎么看了这么久?”樊艳青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盯着片子看了几十分钟。她哈哈一笑:“你的肺没问题。我这是习惯,越是看上去没毛病的片子,我越要看仔细点。”

       正是凭着这双火眼金睛,樊艳青和同事们精准地筛查完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自从进入战时状态后,樊艳青基本上就以医院为家了。其间,她只回家拿过两次换洗衣服。对当初不以为意的家人,樊艳青并无责怪之意,只是反复叮嘱:“这段时间,身体不能出任何问题!”

       除了给患者拍片之外,樊艳青还极力主张给医护人员做筛查,原因很简单:“我们医护人员把自己的防护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

       樊艳青给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医院所有人都拍了CT,进行筛查。所幸的是,当时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看着这样的结果,樊艳青长长地松了口气……
       
       ◇ 疫情汹汹:胡徐娟,眼泪留给父亲时间交给病人 ◇

       疫情汹汹,医护人员按战时状态重新进行了调整。刚被调到医院护理部工作不久的护士胡徐娟,就这样又被调回到临床护士岗位。

       这个90后的小姑娘,自从2013年大学毕业并进入金银潭医院工作以来,在临床岗位一干就是6年。其间,敬业的她多年春节都主动请缨留在医院值班,6年来只回过一趟监利县的老家。

       2019年初,工作勤勉的胡徐娟被调到医院护理部工作。部门里的姐妹都是武汉本地人,得知胡徐娟多年春节没有回家,便特地告诉她:“2020年的春节,我们来值班,你回家看看你的爸妈。”胡徐娟高兴之余,将喜讯早早地告诉了远在老家的父母。

       孰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阻断了胡徐娟过年回家的计划。

       胡徐娟先是接到筹建新病区的任务,要求她和同事们火速改造南五病区,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新冠肺炎对病区的要求,和其他病区是不一样的。高端的负压装置,高浓度的给氧设备,效果强劲的消毒机……这些都是新冠肺炎必不可少的配置,是即将被改造的普通病区所不具备的。而且,还要转移病区内其他的患者。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胡徐娟和她的同事们仅用半天时间,就迅速完成了物品准备,正式开启了接诊病人的工作。

       即便那时,胡徐娟还抱着一丝希望。她相信以医院满负荷时能够收治800名左右传染病患者的能力,应该可以很快将病情控制住。所以,当父母打电话问胡徐娟能否回老家时,她还回答说“能”。
       可疫情的发展超过了胡徐娟的预料。春节前后,确诊患者数量噌噌上升。胡徐娟和她团队的小伙伴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护理一线。

       越忙碌,越容易出岔子。在不分昼夜的工作中,疲惫不堪的胡徐娟不慎摔落了眼镜,镜框上的小螺丝丢失了。此时,没有眼镜店开门,即使有,她也分身乏术。于是,她找了根细铁丝,代替那颗小螺丝,又戴上了眼镜,继续冲锋陷阵。那段时间,下班后的胡徐娟深夜独自回家已成为常态。走在空旷寥廓的武汉街头,望着缀满天空的星斗,这个纤弱的小姑娘会特别满足。那一刻,她觉得,她属于病人,但世界属于自己。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封城。与此同时,年轻的胡徐娟被委以重任——她被任命为南二病区的护士长。临危受命,责任重大。

        胡徐娟上任之前,给老家的父母报了个平安,同时小心翼翼地告诉他们,自己过年又回不了老家了。听到妈妈在电话里失落的声音,胡徐娟笑道:“你们拍个视频给我,我在视频里看你们吃团圆饭。另外,让爸爸也说点鼓励鼓励我的话。”

       可第二天,妈妈并没发来吃团圆饭的视频。利用吃午饭的片刻时间,胡徐娟给母亲打电话问她拍了视频没?为什么不发来?电话里,母亲显然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你爸见饭桌上少了你,哭得像个泪人儿,哪里拍得了视频!哎,算了算了。你安心工作,注意防护。”放下电话,胡徐娟的眼泪夺眶而出……
       
       ◇ 战事胶着:阮连国,大胆尝试小心治疗 ◇

       在特效药与疫苗研制开发出来之前,如何争分夺秒地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这是包括南一病区主任阮连国在内的医生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那天,病区有个患者病情恶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症,氧饱和度不断下跌,情况十分危急!阮连国仔细查看后,当即决定:“必须进行气管插管,否则氧饱和度撑不住,病人就会死亡!”在没充分防护准备的情况下,阮连国和同事直接来到重症病人床头开始操作。短短数秒,便完成气管插管,病人呼吸的危急情况得到缓解,阮连国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此次急救的成功并没有让阮连国沾沾自喜,他在思考,如何在患者情况恶化之前,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情况。他想到了抗艾药物克力芝。

       令阮连国欣喜的是,患者使用克力芝后,呼吸不再困难,症状得以缓解。不过,多年工作经验告诉他,克力芝这种药副作用很强。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要警惕克力芝和其他药物副作用的叠加效应。
       就在阮连国大胆尝试、小心实践的时候,1月28日,强劲的外援来了!

        当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黄璐琦带领广安门医院和北京西苑医院医疗团队抵达金银潭医院。

        有了黄院士的加盟,阮连国和他的伙伴们平添了不少底气。他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辩证治疗,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症状。2月3日,南一病区8名患者出院,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26岁。这批患者出院的当天,忙里偷闲的阮连国给身为武汉儿童医院妇产科医生、同样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儿子这段时间怎么样?”妻子回答:“他在表姐那边挺好的,大家都很宠他、爱他。”原来,自从医院进入战时状态,同为医务人员的夫妻二人,就将父母送到了汉阳的姨妈家,而念小学的儿子,则寄养在硚口的表姐家。
       那天,阮连国拨通了电话,和儿子视频:“儿子,我听说你们已经在网上开学了。网上听课的感觉怎么样?”儿子噘着嘴说:“一点都不好玩。爸爸,你和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啊?我们什么时候能去学校呀?我关在家里快疯掉了!”……放下电话,阮连国愣了半晌,10岁的儿子正是“上房揭瓦”不安分的年纪,却被病毒困在家里,那一刻,他既心疼又不安。然而,他没有时间忧烦,定了定神,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 曙光微露:文丹宁,两个病区的“指战员”   ◇ 

       2月初前后,是医护人员与新冠肺炎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作为综合楼一病区和二病区的主任,文丹宁对此感同身受。

       文丹宁清楚地记得,医院先是从南楼开始改造,将传统病区改造为新冠肺炎病区。一层接一层地改,同时一批接一批地接收患者。金银潭医院一共就三栋楼,最后全部被改造成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

       “可一茬又一茬的病人,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听着等待床位的感染者的声声哀号,心里甭提有多难受!”说到这里,文丹宁的声音哽咽了。最初的慌乱与无助过后,文丹宁冷静下来。她知道,关键时刻,不能自乱阵脚:“一块石头砸了下来,再怎么疼,我们也必须硬着头皮接着!”

       身兼两个病区的主任,文丹宁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她有序地调配医护力量,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在外援力量进驻之前,再怎么拨拉,医护力量还是跟不上患者的增长速度。

       护士小敏(化名)女儿才几个月大。医院战时动员令下达后,全院上下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小敏自然不能例外。当时下班回家后,看着襁褓中睡得香甜的宝宝,小敏泪眼婆娑:“从今天开始,妈妈要给你断奶了,别怪妈妈狠心。我怕自己万一感染了病毒而没察觉,喂奶的话就会传染给你。而且,现在医院太缺人手了,妈妈不能太自私,要与他们并肩战斗。”说完,她亲吻了一下孩子的额头,与丈夫和父母洒泪而别。像小敏这样的年轻医护人员很多,那天,在病区会议上,文丹宁动容地对支援员工抗疫的家属们表示感谢:“大家知道吗?我们病区年龄最小的家属,她有多大?只有几个月,她也是这场战疫的守护者,那么小,就断奶了,因为妈妈要上前线。”

       那段时间,最牵挂文丹宁的人,莫过于她已年过八旬的母亲。女儿长期处于抗疫的一线,母亲的心是揪着的。可她知道,不能给女儿打太多电话,那样会影响女儿的工作。实在放心不下的时候,就给女儿发微信,或者将自己看到的一些自我防护的帖子、链接之类的信息,转发给女儿。

       母亲的心思,文丹宁岂会不知?每次回家拿换洗衣服的时候,她都会和母亲聊上几句:“今天又出院了几个,大家多高兴哟。”“痊愈的人在增加,新增的数字在减少,我们的压力轻了好多……”

外援力量的增强,雷神山、火神山和方舱医院的相继建立与投入使用,渐渐地改变了疫情暴发高峰时期一床难求的窘境。文丹宁负责的两个病区,高峰时段同时服务80多个病患,如今只有40余个,从过去的“人等床”变成了当下的“床等人”。抗击疫情的战斗,从胶着状态,渐渐地转入了反攻阶段。

          ◇ 枕戈待旦:肖剑池,穿纸尿裤的副班长   ◇ 

       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同的是,总务科维修班的副班长肖剑池和他的伙伴们,在战疫过程中,要确保前线物资供给和后勤运转。

       有两个女儿的肖剑池,自从投入战疫之后,就一直住在医院宿舍或医院征用的酒店里。17岁的大女儿独自在家中;6岁的小女儿则和妈妈一起,到了外公外婆家里。一家四口,分居三处。把家人安排妥当,肖剑池就一头扎进了工作中。维修班一共6个人,3个组,每组2人。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装紫外灯,调试消毒机,装三区两通道的门锁,这些高难度的技术活儿,肖剑池和同事们都一一拿下。因为清洁工急缺,他们还承担了疏通厕所、清理下水道等事务。

       2月12日,肖剑池刚刚从综合四病区和五病区装完紫外线消毒灯回来,就接到电话,北七病区15床跳闸。他火速和同事赶到了北七病区。考虑到防护物资紧缺和维修难度,以及“党员先进红区(也就是污染区)”的事先预定,穿上防护服的肖剑池进了红区。身高近1.80米的肖剑池,猫着腰,蹲在地上查看各处的电路,终于在病人床下找出原因。原来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小便失禁,尿液打湿了电源插座,引起短路。

       修复好电路回到科室后,刚一坐下,肖剑池就疼得身上冷汗直冒,内裤里有明显的异样感,他换下工作服后径直去了厕所,这才发现内裤全部被血水打湿。原来,长时间的蹲姿,诱发了他的痔疮。“我不能退却!”这是肖剑池的第一念头。仅有的6名队员中,班长的爱人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班长因此被隔离;有一个同事有高血压,带着降压药坚持在火线上;还有一个队员有痛风性关节炎,每天一瘸一拐地坚持上班。“自己这点小病小痛,又算得了什么?”

       恰好有家企业捐了一些纸尿裤,肖剑池便找到护士索要了一片纸尿裤。在厕所里穿上纸尿裤后,肖剑池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利用同事换岗的机会,肖剑池在药房里借了两支药膏,回家洗澡之后,将药膏涂抹在患处。可第二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一番劳作之后,伤口又恢复如旧,特别是坐下去再站起来的时候,会痛得他龇牙咧嘴。为了减少疼痛,肖剑池上班期间,宁愿一直站着。时间一长,维修班的同事看出了破绽:“老肖,你告诉我实话,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眼看隐瞒不下去,肖剑池只好坦白交代:“我痔疮发了,不过没事。相比一线医护人员,我们已够幸福了。再说了,我们班人手本来就少,此时更不能减员啊。”说完,肖剑池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截至2020年2月25日,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病人2036人,出院1171人。对于专收重症与危重症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说,这是一个奇迹!

       数据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樊艳青、胡徐娟、阮连国、文丹宁、肖剑池这样的一线医护工作者与后勤保障人员的付出与牺牲。事实上,他们也有父母子女,是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他们也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有喜怒哀乐。当突如其来的疫情来临时,他们也有过短暂的沮丧、无助甚至绝望;但慌乱过后,他们就像进入战场的战士,很快便投入战斗。金银潭医院的600多位医护人员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誓死不退,绘就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群英图谱: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编辑/戴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