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辑(28)

2017-12-15 16:40 知音官网发布

      十九大报告我通读了几遍,感觉需要说的很多,今天仅从报告中的“大白话” 和报告中经济政策相关的提法说起。
       一、报告中的“大白话”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安排,这是个常识。通常在大是大非的领域,这个很好理解。如何深入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呢?
      十九大报告中讲到的文化自信,有助于理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轻轻松松、敲锣打鼓,是日常用语,用在报告中,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我们所做的每件比较成功的事都是付出艰辛的努力而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福祉,其任务更是何等艰巨和艰苦。
  3、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一个人只要胸怀宽广、敞开心扉才能生活愉悦,朋友众多;一个企业,只有广泛合作,共享双赢才能逐步成长,一个国家,更不可能关门建设。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也许和大家一样,一直认为民主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学习了,原来民主就在你我身边。
      5、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是的,我们看见石榴籽,不仅仅是靠一个外壳包裹在一起,而是彼此血肉相连,彼此温暖甜蜜,共同成长。
      6、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是脚踏实地,不冒进,不折腾,不浮夸;二是信心坚定,不忘初心。
       7、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房子问题,是日常谈论最多的问题吧,用几句话也很难说清楚。报告没有回避,用这么个简单的语言,透露出自信和决心。
       住房既具有商品属性和经济功能,更具有民生属性和社会功能。过分强调住房的商品属性和经济功能,投资住房被认为是致富的快捷方式,演变成少数人牟利的工具,这不仅造成正常的住房供需关系被扭曲,更令房地产业偏离了解决人们居住难题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方向。
       8、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人民的政党,就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衣食住行等问题的集中表达。
       总之,用日常“大白话”来讲述,需要更大的政治自信,更严格的自我要求、自我加压、自我努力。因为,“大白话”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标准。
       二、报告中经济政策相关的提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和以往不同,变化很明显。我认为再沿用原来的提法“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显然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依据是不匹配的。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发展过程的不平衡、不充分。我的理解是,“不平衡”是居民收入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充分”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匹配不充分。
       十九大报告淡化了GDP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没有提出GDP的目标,也没有提出居民收入在全球排名的目标,这和以往是不一样的,说明我们还是要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要变为经济的高质量。GDP是一个总量指标,而不是质量指标,所以,弱化GDP对接下来的经济政策导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样的转化之前也有,但没有好好执行。在正式表述上,我国从来没有把GDP当作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只当作一个预期性目标;把环保、就业等放在非常重要的目标位置、必须执行的,叫指令性目标。十九大把这些理念进一步予以强化。
       坚持国企改革,国有资本要做强做优做大。我的理解是,国有资本层面更高,而国有企业更具体。今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要淘汰僵尸企业,要鼓励、培育优秀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从金融工作会议到“十九大”,金融方面的口号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十九大”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的报告中都提到“金融创新”,而“十九大”报告中此词没有出现,可能是为了强调金融应更加规范,不能过度渲染金融加杠杆,要提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脱虚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