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释义
外文名:Bosom friend
注音:zhī yīn
出处:《礼记·乐记》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乐。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知己朋友。
 
相关典故
《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列子·汤问》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知音故事
        这则故事千百年以来一直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据《列子·汤问》: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次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后人又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
        在《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邑的《琴操》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字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伯牙钟子期的这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陆羊知音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为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管鲍知音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文艺审美论
        人们在读到《礼记·乐记》中“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这句话时,不免会大惊失色,谓其论“太狠”。放在先秦及汉以礼乐治国安邦的语境下,这种通过识礼乐而区别人与禽兽的方法,已然成为一种严肃的制度。郑玄在解注这句话时说,禽兽知此为声耳,不知其宫商之变也。粗民不知宫商之变,和禽兽无异。反过来说,那些聆听乐而舞的禽类,莫非可以归入人类了?这种反推法虽然不可取,但这种反推至少正证明这样的礼乐制度的“无理性。”
        这种制度的“无理性”是由时代需求使然。将音乐和政治扯上关系,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乐记》立了大功。《乐记》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并将其上升到政治治理的需要。“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自然,政治法则之下,社会伦理也不能免。《乐记》主张使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应该承认,这种礼乐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安邦治国的积极作用。但乐之为乐,不过一种艺术而已,其回归于艺术本身,乃得益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把音乐艺术从政治伦理的治理和说教中解脱出来,还原其艺术的本真,这是“礼崩乐坏”的积极意义。
        由此,关于音乐审美的“知声”、“知音”论,才在后世得以空前繁荣。
        考证源流,中国传统乐器的诞生高峰期,正是在“礼崩乐坏”后的汉代。由“官方统领”而至“民间普及”,这是一个中国传统器乐“大鸣大放”的时期。古琴、洞箫、琵琶、胡笳,不一而足。林下泉边,高士层出,以至于成为中国人物和山水画的一大主题。这些器乐的取材和发声又决定了其音多悲。所以,无论是《王褒》的《洞箫赋》还是嵇康的《琴赋》,皆发悲声。钱锺书先生援引两赋,总概而说: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听乐以能悲为知音,汉魏六朝,风尚如斯。《洞箫赋》中“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者怪而伟之”一句,让音乐审美的“知音论”遂从此惊世而出,成为一种文化滥觞后世。
        如果说伯牙子期的“善鼓”和“善听”是一种默然于心的知音,那么,王褒的“乐而悲之”则是直指心源的“知音”,其后嵇康留世的《声无哀乐论》则上升为打通音乐和人精神以及情感世界的“知音”。伯牙子期的“知音”为后世知音文化定型,王褒的“乐而悲之”为后世知音文化定调,嵇康的“声无哀乐”为后世“知音文化”定论。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意义在于予音乐以独立的个性。“心之为声,明为二物。”“欢者闻之则悦,忧者闻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旧唐书·音乐志》这句话,可作为嵇康的异代“知音”。由伯牙子期而至王褒再至嵇康,音乐的“三定”虽然相互递进,但都囿于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而未发展至一切艺术审美。
        “知陨泣为贵,不独聆音”。钱锺书先生在“好音以悲哀为主”条中钩沉索隐,反复铺陈,将音乐审美的“知音论”升华为“一切文艺审美”的“达心观”,正是其对文艺审美的一大贡献。“征文考献,宛若一切造艺皆须如洋葱之刺激泪腺,而百凡审美又得如绛珠草之偿还泪债,难乎其为‘储三副泪’之汤卿谋矣。”可谓为“知音者”之通论。
        一切体心观物的文艺创作,皆可能使人陨泣,而陨泣只是人们体艺观心的一种情态,其余情态之丰富放达,乃取决于文艺创造“达心”的程度。“心理学即谓人感受美物,辄觉心隐然痛,心怦然跃,背如冷水浇,眶有热泪滋等种种反应。”所以,读诗有怦然而动者,观画有背如冷水浇者,一切美的文艺创作,皆可能给我们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诚如我们后来读明季钱牧斋“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这句诗时,体察己身,肌肤起栗、喉中哽咽、眼里出水、心里叹息。这样的诗文“达心”,历历可举;又如,观赏罗中立名画《父亲》,而思及去世之父亲或尚躬耕于垄亩间的父亲,也不免为之陨泣;“黑色星期天”因引发100多人自杀而被列为全球三大禁曲,就是因其“达心”太狠所致。当然,按照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音乐是没有过错和罪名的,那些自杀的人,乃是心里本已含悲。
        藉由上述三例子,我们看到,是文艺创作所具有的强烈的“代入”感,使人产生了心理共鸣,这个心理共鸣,就是一个“达心”的过程。
        其实,文艺创作和审美的“达心”观,坚定的推行和守护者起于苏东坡。他的名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正是“达心观”的肇始,这里,既有文艺创作不拘于成法、只适于心意的“达心”,又有苏轼所看重的文艺审美最重心理“愉悦”感的“达心”。这种愉悦,就是“到达内心”或者“表达内心”的文艺审美“达心观”。这种审美观,经由他的创造,由诗词、字画而进入范畴相当广泛的古董、金石,举凡“书法、绘画、古董、金彝,无不在其彀中。”
        从“知音论”到“达心观”,从专音乐而至一切文艺审美,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不变的源流,中间虽有时代更替,但脉息始终。总括而言,文艺审美在三难,而破除三难,则在“同交达”三字。试解析如下:评艺之难,在于达心;达心之难,在于交意;交意之难,在于同慨。是故君子相交,贵在同慨;君子谈艺,贵在交意;君子审美,贵在达心。达心者,知音也。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知音》杂志
        《知音》是创刊于1985年1月的一本情感纪实类杂志,以叙述真实感人的故事见长,多年稳居国内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
        《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的奇迹。
        经过长期艰苦创业和发展,知音传媒集团旗下除了品牌杂志《知音》以外,坚持不断变革与创新,积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知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由报纸期刊出版延伸到动漫产业、网络媒体、广告经营、报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高等教育、会议展览、婚恋咨询、心理咨询等各种领域,形成了多元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时期传媒产业格局。
        相关介绍 http://www.zhiyinmedia.com
 
知音号游轮
长江首部漂移式体验剧,夜游武汉的好去处
        2017年初,伴随着独特而悠长的汽笛声,由著名导演樊跃及其团队整体策划的大型演艺主题轮船“知音号”缓缓开出武昌造船厂,开始了它在长江上的首次试航之旅。本次试航测试完毕后,“知音号”正式交付使用,江汉朝宗艺术团的演员也正式上船进行实地排练全力冲刺公演。
        “知音号”的第一次沿江航行路线为武汉至阳逻段,依次穿过晴川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等。到达阳逻港后,再调头折返回,试航过程耗时三天。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断调试轮船的动力及安全设施,保证各项数据准确无误。
        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知音号”全船长120米,宽22米,高15米,排水量4015吨,内外风格整体营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上的轮船的真实场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漂移的博物馆”。游客登上“知音号”后,将真切体会到百年前的武汉风情,犹如上演一场“穿越”大戏。“知音号”轮船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是中国内河唯一的演艺主题船舶。樊跃导演认为,“知音号”传承了武汉的时代文化精神,是一座唤醒武汉城市记忆的移动博物馆。
        相关介绍 http://www.zhiyinhao.com
 
知音计划
中国国航、深圳航空、澳门航空等推出的里程奖励计划
        “凤凰知音”常旅客计划是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航空公司和西藏航空有限公司等国航系各成员航空公司,特别为您设计的一项遍及世界的里程奖励计划。 “凤凰知音”联合众多合作伙伴,为您提供了多种里程累积途径和可供兑换的奖品。您无论是搭乘国航系各成员航空公司或合作伙伴航空公司的航班,还是在签约合作伙伴处消费,均可累积里程,从而兑换奖励机票、奖励升舱和“知音商城”产品等多种奖励。
        作为星空联盟成员之一,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星盟成员航空公司,共同为旅客搭建起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让旅客享受顺畅、快捷的全球旅行。
        相关介绍 http://ffp.airchina.com.cn
 
古琴台
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相关介绍 http://www.mafengwo.cn/poi/5805.html
 
琴台大剧院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月湖之畔,汉江之滨,隔湖南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琴台及梅子山,由武汉市政府投资15.7亿修建,作为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的核心组成部份,是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特大型文化设施,是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会场。 
        琴台大剧院建筑面积656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一个1802座的综合大剧院、一个400座的多功能厅和其他辅助设施组成。其设计吸取了中国园林步移景异的手法,以琴键飞奔,水袖飞舞般的伸臂构架造型,限定出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与宛如古琴琴弦的金属玻璃体交相辉映。跨度长达106米的“长袖”跃然舒展,象征琴健的玻璃幕墙简洁通透,墙壁上的青铜纹饰楚韵悠悠,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钢筋铁骨间,仿佛有柔美音乐空灵飘散。整体建筑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动感和张力,给人以无限暇思。巨大的尺度,富有永恒的纪念性,极具雕塑感和阳刚之气。 
        琴台大剧院以演出国内外各类大型歌剧、舞剧、芭蕾、交响乐、音乐剧、话剧、戏曲等为主。是我国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文化场馆中,设施设备最完善、建筑设计标准最高的综合性剧场。除在大剧场或多功能厅演出经典作品外,大剧院还有自己的艺术展厅、艺术排练厅、咖啡厅、餐厅等多项演出服务设施,将世界各地各类艺术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关介绍  http://www.whqtdjy.com
 
电影《知音》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影片描写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爱情传奇故事。1981年在中国上映。
 
歌曲《知音》之一
歌唱家李谷一原唱经典歌曲
        歌唱家李谷一的歌曲《知音》是电影《知音》的插曲,曾经登上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歌词内容十分切合“铁血与浪漫相映,豪情与柔美相融”的主题,既赞颂了蔡锷拯救祖国的高尚情怀和坚忍不拔、勇敢机智的英雄品质,又表现了小凤仙对蔡锷忠贞不渝的爱情。
词:华而实
曲:王酩
歌词如下: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歌曲《知音》之二
        张智霖国语专辑《言不由衷》的一首歌。
        歌词:如果你听完 我心中的感想 也让我听听 你的想法
很愉快和你/共渡这段时光/其实我很想/陪你更长
看天上/繁星闪闪/人的心为知音发光
我喜欢/你像孩子不伪装
我喜欢/忘记你的坏习惯
我喜欢/心情放入歌分享
我喜欢/你的回应像知音一样
若这刻的你/感到意乱心烦/请让我看看/你的微笑
若这刻的我/不在你的身旁/这首歌代表/我的问候
看天上/繁星闪闪/人的心为知音发光
我喜欢/你像孩子不伪装
我喜欢/忘记你的坏习惯
我喜欢/心情放入歌分享
我喜欢/你的回应像知音一样
我喜欢/你像孩子不伪装
我喜欢/忘记你的坏习惯
我喜欢/心情放入歌分享
我喜欢/你的回应像知音一样
 
古文《知音》
《文心雕龙》第四十八篇
        论述如何进行文学批评,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
        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翻译: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低别人的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楼护。刘歆担心扬雄的著作会被后人用来做酱坛盖子,这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 
 
知音(Zildjian)
        一家生产钹片的公司,英文名Zildjian,在中国往往被称为知音,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生产钹片(Cymbal)的公司
        创始人艾维迪斯(Avedis Zildjian I)是一位17世纪时居住在君士坦丁堡市的炼金师,他试图利用融合各种不同的贱金属制造黄金,最后提炼出一种结合红铜、锡、与银,能够发出独特音质的合金。他利用这种合金,制造了音色极为清脆悦耳,而且拥有撼人心弦力量的铜钹。
        由于这种乐器音色响亮动人,随著他的名声越来越广为人知,人们为他取了“Zildjian”这个封号,这个字是亚美尼亚语,意思是“铜钹匠之子”。
        事实上,全世界的钹片基本上是用黄铜制造的,所以汉语里面有一个“铜钹”,而爵士鼓中用的钹片又称镲片,在英语里,这些盘状薄片黄铜制成的乐器都叫Cym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