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辑(11)

2017-12-15 16:42 知音官网发布

正确理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
                            知音海外版  杨继宏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量变引起质变,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也更加符合中国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我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80年代,我们知道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内容。当时的说法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到了19大,习近平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重大判断,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40年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已经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接着出现。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那么习近平则是领导中国人民好起来美起来强起来,走向共同富裕,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实事求是地说,今天的社会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个社会就财富而言已经非常充裕,很多中国人即使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都已经相当富裕,但我们却不能不看到另一个现实,就是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悬殊,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孵化器”,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一,由于高收入者消费需求增长不大,低收入者有心却无力增加消费,消费需求难以发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应有作用;其二,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感普遍下降,不满情绪在低收入群体和一些中层、中上层收入群体中升温;其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并且容易影响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抬头;其四,分配不公导致激励机制扭曲,使得改革动力下降,社会创新激情不足。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GDP高速增长,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实现,但是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甚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加速分化,导致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突出。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许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社会背景之一。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判断,意义非凡。
所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谓“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判断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问题,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完善社会福利,建立保障机制,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比如以前我们为了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对国企进行改革,让一部分人下了岗,但现在,我们更要解决的是这部分人下岗以后怎么办,如何让他们不拖共同富裕的后腿。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历史性重大判断,是中共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