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辑(20)

2017-12-15 16:34 知音官网发布

坚定文化自信 构筑中国精神
办公室  陈霜青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中,他78次提到了“文化”。特别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他更是把文化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高度强调了文化自信和做好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将“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既有深刻的内涵,也有丰富的外延。自古以来,文化与经济就是相提并论、一脉相承的,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谁也要依靠谁。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处理好抓文化建设与抓经济发展的关系。各级党员干部只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文化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高度去看待文化,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文化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一个国家能否高瞻远瞩,尽早确立文化立国战略,将决定它在未来世界的形象和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紧紧围绕文化小康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实见效,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并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详细部署,从一个侧面发映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蓝图上文化发展已占据着相当比例。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九大报告已指明方向。
    不忘本来,提升文化自知。汉语热火遍全球,中国风劲刮世界,国产动画片、国产电影屡屡创造票房奇迹,《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广受好评,无不印证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出色的当代创意碰撞后迸发的的巨大感染力。不忘本来,就要提升文化自知。如果失去自知,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改变了文化基因,丧失了文化特质,忘记了“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
    吸收外来,促进文化相融。守正之外,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汲取外来文化的滋养,实现共享交流。中华文明之所以经久不息、绵延长存,就在于其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有兼收并蓄的开放传统。吸收外来文化即是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自我封闭思想僵化,将外来文化视为异类,辉煌的中华文明不可能历经五千年而弦歌不辍,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优秀内容,反而会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丰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积极参与全球文明的对话交流,兼纳百家精华,才能更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面向未来,建设文化强国。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实现中国梦为奋斗目标,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发社会之先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时代,需要深度的文化底蕴支撑,更需要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做基础。置身这个时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幸事;建设这个时代,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光荣使命。我们作为一名文化企业的员工,更应该牢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原土壤,当好华夏文明的继续弘扬者;踊跃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当好伟大时代的热情讴歌者;激情吹响先进文化的奋进号角,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