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纷纷组建数据新闻工作室 深度探究数据背后新闻价值

2022-10-25 16:53 知音官网发布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正在深刻且全面影响、改造着传统新闻的创作思路和生产流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在描述新闻实事、进行事实判断及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优势,受众可以在更短时间获取更高价值的信息,而其直观生动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被受众认可,有效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在赋予数据新闻更多可能性,各种数据新闻产品层出不穷,方兴未艾。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四川日报》《大众日报》《深圳晚报》以及界面新闻的数据新闻工作室负责人,请他们结合各自的产品和经验,谈一谈数据新闻的价值影响、生产逻辑以及突破方向。

  固定团队 打造专业数据新闻

  2020年11月,恰逢第二十二届高交会期间,深晚数据实验室推出了首个全媒体产品《全球都想破解的深圳“高新密码”,就藏在这1.7万家国高企业数据里!》,掀开了《深圳晚报》数据新闻的新篇章。

  “在创立之初,我们便确定了‘从数据中发掘新闻,用数据来传递有用资讯’这一核心理念。”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叶晓滨表示,一方面,数据的可视化报道精简了文字信息,运用丰富立体的呈现方式,使枯燥的数字生动化,让报道更有说服力,表现更加清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数据新闻还能实现与用户的深度联接与互动,“调查问卷可以为报道提供素材和支撑,从网友的评论的中挖掘新闻点,以及随时收集用户的反馈,以回应的方式加强互动”。

  在上海报业集团近期启动的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中,界面新闻数据线工作室作为首批“种子选手”成功入选。界面新闻数据频道总监陈臣表示,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媒体人做数据分析,与学者、研究机构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点。“让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服务于新闻传播,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的数据新闻产品更具可读性,更容易产生共鸣。”

  “发布渠道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建言资政优势。”四川日报社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负责人高敬介绍,这3个优势让数据新闻更贴近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更容易整合专家、数据资源,对决策也更具参考价值。

  “所谓‘MORE’意味着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更多可能性。”高敬介绍,成立于2018年的大数据工作室定位于“决策影响 影响决策”,旨在发挥权威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为切入点,打造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试验田”,构建四川最大的“大数据决策媒体智库”,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上半场,我们顺利完成了‘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建设,各类新媒体样式日趋完善,现在到了要在内容上发力的攻坚阶段。”《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主任代玲玲介绍,为深入推进以新媒体为主轴的全媒生产传播机制建设,今年2月报社大胆尝试新机制、新模式,设立数据新闻工作室,并策划推出数据新闻栏目《数据说》。“在如何让正能量获得大流量的探索中没有‘天花板’,数据新闻可以为党媒提供更多新内容、新表达、新样式。”

  用心呈现 实现流量内容双丰收

  从“川观数据”可视化呈现成渝交通新变化,到“说画算数”为泡菜第一大省的“酱腌菜”产业画像,从企业数字化转型问卷调查结果的发布,到元宇宙赛道资本布局的分析,四川日报社MORE大数据工作室的业务包含数据新闻、数据报告、数据榜单等多个板块。高敬介绍,除了可以让用户“一目了然”地了解信息,他们的产品在“趋势”呈现方面有着纯文字或数字无法实现的价值。

  “好家伙,原来我山东这么牛”“大山东还有多少隐藏技能是我不知道的”“那天敷面膜一看制造商是济南的,本山东人震惊+自豪”……全国两会期间,大众日报官方微博收获诸多好评,它们全部来自于崭新亮相的栏目《数据说》。代玲玲介绍,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数据新闻工作室第一次以团队的方式参与两会报道,共采写5篇数据新闻。这些形式新颖、视角独到,有创意、有亮点、有网感的数据新闻产品,受到年轻用户的喜爱和分享,得到了商业社交平台的流量加持,实现了正能量和大流量的双丰收。

  “以《深圳各类人才超600万人》为例,通过解读深圳市历年引进人才数量及人才队伍的结构,向市民展现一幅生动的深圳人才图鉴。”叶晓滨介绍,该报道推出了报纸版面、新媒体长图和快闪视频3种形式的数据新闻产品。在深圳人才日当天,该系列产品在《深圳晚报》的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让用户对深圳人才的分布、数量及发展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和语言、文字比起来,数据客观、简洁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陈臣介绍,成立近6年的数据线工作室以界面新闻财经类报道为导向,是一档致力于融合、创新的数据新闻栏目,“降低阅读门槛,将复杂变简单、专业变通俗,用客观的数据、理性的分析讲有温度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定位和方向。”

  在陈臣看来,指标和数据在很多时候更具说服力。比如,以图表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或者图解某个现象的变化过程,形式上的变化不仅不会让新闻的价值缩水,反而降低了阅读成本,有助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采访中,各家数据新闻的负责人对数据新闻的媒体属性有共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新闻不只是数据呈现,也是信息图表驱动下的新闻发现和深化。所以重要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对数据的再次挖掘,只要是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或提供独特视角的内容,均适合用数据新闻来呈现。”叶晓滨说。

  “之前做数据新闻注重数据的采集和原始数据的呈现,而现在要思考如何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增量’。毋庸置疑,这对工作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臣告诉记者,好比“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件事情,不同领域的新闻人挖掘的方向和价值是不一样的,“数据新闻不只是一种新闻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统筹全局 培养数据新闻专业人才

  “做数据新闻首先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即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新闻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快速变现盈利的方法。”叶晓滨表示,媒体领导层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将数据新闻作为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工作来抓。

  陈臣也强调了顶层设计对数据新闻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简洁精练是数据新闻与生俱来的“气质”,也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数据新闻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集纳,而是通过数据手段把复杂的事情清晰呈现。数据新闻的逻辑本身就适合当下短平快的节奏,而且它和其他新闻报道方式平行且互补,所以大力发展数据新闻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据新闻提供了另外一种讲述范式,这种方式可以在数据支持下,构造一个强有力的观点,成为党报传播力的重要探索和创新。”代玲玲表示,在移动化阅读、裂变式传播的环境下,借助新技术、新方法讲好山东故事,抢占流量的前沿阵地,是《大众日报》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定要给数据新闻的团队清晰的定位,创作数据新闻,很多时候是要经历一些艰难的,从业人员的内心要有心理准备,也要有职业信仰。”高敬相信,在数据战略的大背景下,数据新闻必将会有远大前程,但对“操盘者”是一个挑战。

  培养专业的数据新闻人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叶晓滨表示,数据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新闻敏感性和文字能力,也要拥有数据搜索、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要及时转变观念,拥抱新技术,懂得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熟悉数据可视化。

  “数据新闻可以降低阅读的门槛,但是对从业者却有着较高的能力门槛要求。”陈臣表示,做数据新闻的人不仅知识面广,对很多领域还要有深度了解,不仅要对新闻敏感,对数据、数字也要敏感。

  “传统新闻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强,文字功底也比较扎实,但是缺少可视化方面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训练,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很多。”代玲玲表示,从文字记者向数据新闻记者转型的过程中,感到“本领恐慌”再正常不过,保持什么都可以去试一试的乐观积极心态很重要。“虽然是数据新闻领域的‘新兵’,但是这半年我们尝试了静态的图文、动态的短视频和H5等多种呈现方式,在实践中慢慢养成了数据思维的习惯。”

  “人才短板不会从根本上限制数据新闻的发展,国内数据新闻发展的‘卡脖子’环节是媒体能否建立高质量数据库。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话语权。”高敬对于数据库的重视,在对其他几位采访对象的采访中得到印证。

  “新闻事件发生后,如何快速获取相关数据是关键,由于目前国内数据开放程度并不够,所以数据在获取上存在滞后。”在叶晓滨看来,数据新闻要想实现突破,要在快和准上想办法。同时,一些媒体盲目追求数据新闻报道的“大而全”,或者为数据而数据,为设计而设计,淡化了“新闻”这个核心,导致舍本逐末的现象。

  陈臣认为,一个好的数据新闻取决于选题的深度,不需要看上去多么酷炫;取决于对数据分析的程度,不是多么高深内容的呈现,“真正的数据新闻高手应该把专业的东西解释得明白浅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韩萌萌
转载自: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2/epaper/d7804/d5b/202209/128100.html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