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749期

2021-09-16 16:40 知音官网发布

天下归心:1949年中共何以赢得知识分子支持
 
       伴随着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如何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对于中共来说成了一件“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的事情。经过中共不懈的争取,无论是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知识分子,都发出了“这么好的军队和政府,到哪儿去找”的感慨。
 
军纪严明和民主宽容的政权形象影响了知识分子
       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攻城时尽量避免使用重型武器,进城后宁愿露宿街头也不住居民家,竭力不让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这些细节无疑给城市居民(包括知识分子)上了生动的一课。有人表示:“瞬间有被刺了一下的感觉,觉得这军队与以往的军队大不相同。”
       北平解放时,浦江清(注: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从一个小学生口中得知:“共军纪律极好,不扰民。见老百姓称呼老大爷、老大娘。吃自己带着的小米干粮,喝冷水。肉菜皆用钱买,不强取。”
       不仅如此,中共没有以打天下者自居,也没有依靠军事力量将其主张强加给别人,而是积极寻求与知识分子集中的民主党派进行平等协商,筹建民主联合政府,共享新政权。
       早在1948年,中共提出的“五一口号”可谓“一呼而天下应”,民主党派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还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是靠共产党把舵”,因为“新中国在东方喷薄欲出了”。
       在理论层面,中共也强调要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在这个社会中,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资本家都有一席之地。对于新政权的包容性,浦江清在日记中写道:“谓共方企图组织人民共和国,并非苏维埃制度。说话也毫不像一般人所想象共产党员口吻。共方政策已改变,适合国情,所要打倒者唯蒋政权及四大豪门。保护文化机关,公教人员,工农商各界。”
       1949年3月,叶圣陶等人北上解放区参观国民党被俘高级军官收容所时,感受到了新政权的“宽大政策之道”,他们见到被俘的王耀武称“在此学习,读书讨论,大有兴味。又谓此间待遇甚优,颇为感激”,被俘的杜聿明“颜色红润,服装整洁,殊不类阶下囚”。
 
中共领导人礼贤下士,争取知识分子参政
       在传统时代,在天下大乱“人心思治”时,任何打天下的集团只要会“做人”、礼贤下士、笼络父老、访问民间疾苦,就可以使“人心归向”,而得天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懂得礼贤下士和争取知识分子参政的重要性,他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尊重给知识分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例如上海解放时,83岁的张元济(注:著名出版家,曾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作为唯一一个见过光绪帝、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等中国重要政治人物的老人,他的心情极为复杂,本不愿参政,还写了五条“难于应召”的理由。
       为了争取张元济,陈毅、陈云等亲自上门拜访,张元济才决定参加政协会议。到北平后,中共领袖毛泽东约他同游天坛,还在祈年殿外等候他,与他握手寒暄,并对他说,这次革命实际上是人民革命。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还亲自将其“送于门内”。不仅如此,朱德上门拜访过张元济,周恩来邀请政协代表们聚餐时,将张推为“首座”。张也向毛泽东当面进言,期望中共能下情上达,发展经济,解决民生疾苦。
       又如上海解放时,周恩来嘱咐负责上海文教工作的夏衍须亲自拜访梅兰芳、周信芳和袁雪芬等人,不可发通知让他们到机关来谈话。夏衍回忆说,陈毅说过,与知识分子打交道一定要“礼贤下士”,做统战工作,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先要交朋友,谈心,让他们敢讲真心话,不入耳之言也要听,骂娘也不要紧,可怕的是他们有话不讲,放在心里。陈毅的儒雅和真诚使上海文艺界一些人成了“陈毅迷”……(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