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771期

2022-05-12 10:26 知音官网发布

“俄乌危机”背后,美国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俄乌没能化解纠纷,最终还是走到了开战的这一步。应当说,美西方延续冷战思维的北约东扩,是引爆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在此次的乌克兰危机中一直不断“拱火”,其背后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俄罗斯的目标
       2021年年底以来,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西方激烈博弈,归根结底是想实现“一大一小”两个目标。
       “大目标”是倒逼西方为俄提供安全保障。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再扩张,持续给俄罗斯带来安全压力。近年来,俄罗斯认为美国战略转移态势明显,不会在欧洲与俄纠缠,因此试图利用这一时机,通过战略博弈,让美国与俄签署安全保障方面的文件。俄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承诺北约不东扩、北约从1997年后部署的地区撤军、不再威胁对方的地区部署中短程导弹等武器。实际上就是要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画下一条红线,从而确保俄罗斯的安全。
       “小目标”是按俄罗斯的要求落实新明斯克协议。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是与俄罗斯文明、民族有重要历史性联系的地区。俄绝不能接受乌克兰倒向西方。2015年,德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四国在白俄罗斯首都签订新明斯克协议,成为得到联合国认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基础性政治文件。然而,七年过去了,协议中的大部分条款未得到真正落实。俄罗斯希望通过向乌克兰方面施加压力,回到新明斯克协议轨道。
       去年12月15日,面对“退无可退”的严峻外部形势和在乌克兰问题上骤然增加的擦枪走火风险,俄分别向北约、美国提交《关于确保俄罗斯联邦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安全保障措施的协议》和《俄罗斯联邦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关于安全保障的条约》两份草案。
       今年1月10日至13日,围绕乌克兰局势、北约东扩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俄罗斯与美国、北约进行密集对话。然而,俄罗斯明确画“红线”、提出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等核心关切,遭美国、北约无视。
       在俄施压三个多月后,乌方仍没有按俄要求执行新明斯克协议的迹象。2月24日,俄在顿巴斯地区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危机引爆。
美西方的冷战思维
       从表面上看,乌克兰自2004年开始政局持续动荡,其国内地区矛盾和族裔冲突加剧,对外政策摇摆不定,而始于2014年的克里米亚问题和乌东部地区问题,使得俄乌关系逐步恶化至今日的危机局面。
       如果以更长时段和更深层角度进行分析,冷战后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战略安全环境的持续渗透和破坏,才是当前俄乌争端的导火索,而点燃这一导火索的,则是美国在冷战后以建立和巩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为目标的霸权护持战略。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迎来了后冷战的“单极时刻”,“自由霸权”主义逐渐大行其道。
       “自由霸权”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采用的主要路径则是在战略安全上以北约为主要军事工具,在全球政治事务中广泛实施“民主推广”政策。
       在欧洲,面对一个实力不再的俄罗斯,西方过去的谨慎与保守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北约不东扩”的承诺被西方各国领导人抛诸脑后,将除俄罗斯之外的欧洲置于北约安全架构之下,将原苏东国家彻底吸纳到“欧洲”,成为“自由霸权”在欧洲地区秩序构建中的主要目标。
       过去30年,美国和北约不断借乌克兰问题刺激俄罗斯。尽管龃龉不断,但隐忍的俄罗斯与存在亲俄势力的乌克兰在前20年总体上仍能够维持正常国家关系。2013至2014年,乌克兰爆发的“颜色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俄乌关系。
       在波罗申科、泽连斯基两任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北约加大对乌克兰渗透。美国通过各种有条件的援助,不仅积极扶持“反俄”“亲美”势力、控制了乌克兰战略经济部门,而且对乌司法界施加关键性影响……(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