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777期

2022-05-12 10:39 知音官网发布

振聋发聩:80年前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这场座谈会争论的话题和得出的结论,在今天看来,仍是振聋发聩的。
 
“文武双全”
       作家丁玲是第一个从国统区来到陕北苏区的名作家。当她1936年11月到达距延安不远的保安县(今志丹县)时,等待她的是一场高规格的欢迎会,大窑洞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都来参加。
       欢迎会后,毛泽东问丁玲打算做什么,丁玲答:“当红军。”毛泽东很支持,丁玲便跃马扬鞭,随红一军团上了陇东前线。不久,身在甘肃庆阳的她,收到毛泽东用电报发来的一首词《临江仙》,末尾一句写道:“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在此前后,毛泽东事实上就在考虑用什么办法吸引更多的文艺家来苏区,怎样把来苏区的文艺家组织起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说。“当中共在政治上转向建立统一战线的时候,文化战线也有一个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转年初,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保安县迁到延安城,毛泽东住进了城内凤凰山的一座窑洞。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延安这座黄土高坡上的古城,传出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主张建立统一战线的呼声,并很快成为众多爱国文艺家和热血知识青年心中的圣地,他们不远千里,不畏万难,源源不断拥入延安。
       1938年正式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是延安文艺界的一个中心。
       鲁艺的校址是当时延安唯一地道的西式建筑,一座1934年落成的哥特式教堂。毛泽东是鲁艺的发起人之一,他“声言愿用最大的力量来帮助艺术学院的建立”。
       鲁艺的《创立缘起》里这样写道:“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
       延安的文艺生活一时欣欣向荣。
       诗人田间创作出《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受邀前来延安的冼星海创作出巅峰之作《黄河大合唱》。在1939年5月鲁艺成立一周年庆祝音乐会上,冼星海身穿灰布军装,脚踏草鞋,打着绑腿,指挥百余人组成的鲁艺合唱团首次公演《黄河大合唱》,呐喊的歌声震动山谷。
       在当天的日记中,冼星海写道:“当我们演完时,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我永远不忘记今天晚上的情形。”
 
“关门提高”
       然而,毛泽东在鲁艺成立一周年时所寄语的“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并没有完全实现。
       “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同工农兵结合的思想准备,大多数文艺界人士并没有真正完成从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转化。”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李珍解释说,“在文艺工作中,这些认识主要体现为反对以马列主义指导文艺创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主张‘暴露黑暗’、‘不歌功颂德’等。同时,在文艺工作者中间,还存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派主义之争。”
       1940年前后,胡一川、罗工柳等人组成鲁艺木刻工作团,活跃在晋东南和冀南根据地。他们借鉴农村常见的剪纸和年画,创作出一批反映抗日生活的新年画,腊月里拿去集市上,一下子就被抢光了。朱德也很喜欢,把画贴在围墙外面……(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