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18期

2023-03-20 16:04 知音官网发布

激荡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的大转折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他被这家媒体评为1978年年度人物。杂志撰稿人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如今,当我们重新检索1978年发生的点点滴滴时,改革开放前夜大转折的脉络清晰可见。
 
12位中央领导人密集出访,为转型做准备
       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正式恢复了他在1975年4月5日以前的全部职务: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党的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和解放军总参谋长。
在复职演说中,邓小平坦率地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是我一种交心的话。”
       十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便郑重地提出:要派人出去看看,特别要看看发达国家是怎样搞的,“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们的经济工作是怎么管的”。并表示,“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应当把它学回来。”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仅在1978年,前后共12位副总理及副委员长以上的中央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0多个国家。邓小平先后4次出访,到过8个国家。
       在这所有出国考察中,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最大的当属谷牧所率的考察团对西欧的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从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谷牧考察团一共访问了5个国家(法国、瑞士、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的15个城市。
       考察团发现: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12人。我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万工人,相差14.5倍。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王全国20年后提及这次出访,仍激动不已,他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三分之二!”
       回国后,谷牧考察团立即向政治局会议汇报了出访情况。这次汇报给政治局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致同意中国应该抓住机遇,立即行动起来,“把先进的东西搞过来”。
       6月底,邓小平约谷牧谈话,在听了关于出访欧洲五国的汇报后,指示:“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
       1978年7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和邓小平的指示下,国务院在中南海怀仁堂报告厅召开了“四化建设务虚会”,研究如何利用新的机会引进西方技术和资本。从7月6日到9月9日期间,务虚会总共开了23次。9月9日,李先念在务虚会闭幕会上宣布,中国已进入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邓小平在广东、四川、东北点了三把火
       事实上,邓小平对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的思考,在他第三次复出时即已开始。他后来回忆说,我是到处点火。
       第一把火点在广州。1977年11月,邓小平与叶剑英接见解放军和地方干部时,让他们搞活广东经济。第二把火点在他的家乡四川。1978年2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前,途经成都作短暂停留,与当地官员讨论了农村和城市改革问题。半年后他在东北又点起了一把熊熊大火。
       1978年9月,邓小平应金日成的邀请到朝鲜进行一次短暂的访问。访问归来,他并没有马上回京,而是到东北三省以及河北的唐山、天津等地视察,沿途同各地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中心内容之一就是要解放思想,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