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25期

2023-04-14 16:49 知音官网发布

钢铁队伍:中国共产党干部人事制度的演变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党员总人数为9671.2万名,基层党组织超过493.6万个。除了丰功伟绩,即便仅论数字,中国共产党也无愧为世界第一大党。
 
组织部的诞生
       中共“一大”党纲中明确主张,未来国家政权形式为苏维埃。苏维埃是俄语“工人和士兵委员会”的意思,即由工人和农民选出代表组成苏维埃,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
       既然要建立苏维埃,得发动工人和农民闹革命,就需要“组织与动员”,得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才50余个成员,因为规模太小,中央没有能力设立独立机构,中共“一大”仅选举出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张国焘担任组织委员,分管组织工作。
       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共产党,不是讲学的知识者,也不是空想的革命家……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铁)律: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
       中共建党头两年,一边发展党员,一边发动工人运动,但效果并不理想,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领导罢工大大小小上百次,很轻易就被军警和帮会挫败;直到1923年6月中共“三大”之前,党员数量也仅有420名。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因党员数量太少,无法形成核心领导力量,遭遇吴佩孚派出的军警破坏,最终以惨败收场,史称“二七惨案”。
       党中央由此总结出两个教训,一是自身力量太弱小,需要寻找党外合作的强大盟友,建立统一战线,获得组织发展空间;二是跨地区跨产业的大规模工人运动,需要统一和集中的领导。
       中共“三大”作出决议,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协助国民党实施组织改造与发展。同时提出了“党管干部”原则。毛泽东因组织工作出色,“三大”被选为中央局委员,1924年被派往上海,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参与国民党在苏浙皖赣沪等地的党务组织工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部实践起源于国共合作时期。
       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组织和宣传问题,决定成立中央“组织秘书部”、“宣传部”、“工农部”,毛泽东兼任组织秘书部主任。这是中央组织部的起源,毛泽东可算是首任“组织部长”。但这个“中组部”相当简陋,没有专职人员,定位也并不清晰,毛泽东任职期间,组织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筹备中共“四大”,“四大”召开后他就离职了,主任一职由陈独秀兼任。
       1925年元月,中央组织部制订了第一份工作计划,从这份计划中可以看出,中共干部管理体系已经初现轮廓,不过,直到1927年秋之前,组织部工作主要还是对外发动群众,对内上传下达。当时培训和选拔干部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从工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中选拔优秀成员;物色优秀学生送往苏联培训。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在武汉和南京发起“清党”,国共关系破裂。中央定性,大革命失败是由于党的软弱以及对国民党左派抱有幻想所致,不能尽群众组织者之职责。
       针对各级党部的管理不集中,各部门独立派人下去指导工作,缺乏统一集中领导的事实,中央决定成立组织局,将组织部降为科,使其暂时失去了政治上的领导地位。(注:以下为表述统一,除特殊语境,仍称为组织部)
 
干部管理体系在摸索中成型
       从1928年初周恩来担任中央组织局主任(两年),组织人事工作才有了起色。任职之后……(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