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49期

2023-11-10 16:31 知音官网发布

大国崛起:如何看中国发展的“波浪和曲折”
       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中围绕各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极多,乐观看法和悲观情绪都有。而一些西方媒体也开始猛带节奏,加大力度炒作所谓“中国崛起见顶论”。外部环境的确复杂,困难波折客观存在,怎么看?怎么办?
 
中国长期以来领衔全球发展
       大国崛起,永远是国际政治领域的热门概念。
       纵观世界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大国引领世界前行的历史。尤其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工业革命兴起之后,人类社会日益连成紧密整体,世界级大国的崛起与更迭,深刻影响世界格局。那些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国家,备受全球瞩目,也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
       以美国为例,从1823年发布门罗主义(注:美国崛起过程中的标志性口号,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际上就是它想独霸美洲,不让别人插手),到1894年GDP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再到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其间经历了内战、金融风暴、生态恶化、世界大战等多重内外挑战,前后用时120多年,才真正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
       类似的,曾经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莫不都是闯过诸多约束条件,克服各种困难,才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于中国而言,经过七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长期以来领衔全球的发展速度,都使这个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东方国度,必然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中审视,那些不期而至的困难挑战,构成的便是“波浪”和“曲折”,而将其克服掉、跨过去,赢得的便是“发展”和“前进”。
 
大国崛起从不可能一帆风顺
       大国崛起从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坦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感受到的压力更是全方位的。
       看国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俄乌冲突战火难熄,带来并加剧了全球多重安全危机,制造了新的安全困境。个别国家错误地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不仅热衷煽动意识形态对立,还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战略围堵到舆论轰炸,试图以所谓“新冷战”,阻挡和打断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国际经贸动能不足。逆全球化风潮之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和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格局已然形成。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复苏持续乏力,溢出风险显著增加。
       看国内——经济发展承压前行。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具体来看,总需求依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滑,部分行业中小企业运营困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转型升级道阻且长。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土地等传统优势弱化,资源约束趋紧等矛盾客观存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复杂性显著增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对于习惯了高歌猛进发展节奏的中国人来说,面对低于以往的GDP增速,以及接踵而至的“黑天鹅”、“灰犀牛”,也多少会有些不适应。
看清大局、正视风险,充分认识复兴前景的确定性,以及复兴之路的复杂性,应当成为理解和审视今日中国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审视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要看基本盘。
       我们固然面临着短期损益的“表”,但也孕育着内生动力的“里”,既有数据变动之“形”,也有发展积蓄之“势”。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依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是我们走好复兴之路的底气所在。
       成绩亮。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便考虑到二季度的情况,上半年总体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快的。此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