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3年10月·月末版

2023-10-27 11:07 知音官网发布


从采油工到大国工匠:苍原红衣,染就一世芳华
文/温阳

 
       刘丽,现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48队采油班长,作为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她,已经在采油一线奋战30年,昼夜不停地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传奇,先后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鲜为人知的是,刘丽的丈夫杜守刚不仅是她并肩作战的同事,也是她独家的“编外顾问”。结婚多年,杜守刚倾尽全力托举她“高飞”,两人比翼双飞,像一粒“火种”般点亮了万千星辰…… 
苍原红衣,油田里的夫妻二人组
       1993年底,天寒地冻的东北,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野外,刘丽爬上抽油机的顶端,一丝不苟地擦拭着。没一会儿,擦布就冻成了冰坨子,刘丽的手也被冻得通红,可她始终坚守着岗位,这让邻队的男同事杜守刚很受震撼,感觉这个女孩很不一般。
       刘丽,197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她的父亲刘文生是大庆油田的第一批建设者,为大庆油田奋斗了一辈子。自幼时起,刘丽就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父亲告诉她:“石油很重要,没有它,汽车、飞机都动弹不得。”这句话,点燃了刘丽心中的梦想。
       1993年,刘丽从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技工学校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工作,成为一名“油二代”。
       自从入职后,刘丽谨记父亲的教诲,从掌握操作规程到擦拭保养设备,始终一丝不苟。清洗油污、垫井场、刷油漆,哪儿最脏最累,她就干到哪里。
       有一次,一口抽油机井地下管线渗漏,但由于管线埋地很深,渗漏位置一时难以确定。危急关头,刘丽“扑通”一声跳进了连泥带水的深沟里。在场的人都急了,嚷着让她别逞能。
       可刘丽却全然不顾,只是顺着浸出的液体,一点一点地寻找渗漏部位。突然,刘丽兴奋地喊起来:“找到了!找到了!在这儿呢!”泥水中,刘丽的脸上只能瞅见眼睛和牙。此后,刘丽的勇猛劲就这样在大庆油田传开了,隔壁队的杜守刚听闻后,不由得一笑:“这位姑娘到底是谁?还挺虎的。”
       杜守刚与刘丽一样,是大庆油田的“油二代”,与刘丽同年入职到采油二厂,成为同事,但因为不在同一队,两人并不熟识。
       直到这天,他们两队都接到任务,一起赴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野外工作,杜守刚才真正有机会仔细端详这个站在抽油机顶端认真工作的女孩。
       当时,有一口水井上出现刺漏,刘丽第一个上前处理,她的衣服瞬间就湿透了,又很快被冻成了冰坨。可刘丽却穿着这样的衣服工作了整整一天,没有丝毫抱怨,反而还笑逐颜开地跟他聊天,杜守刚顿时对她心生好感。
       那几年,刘丽工作热情高涨,在工作之余,还常报名参加征文比赛、技术竞赛、各类球赛、书法比赛,努力为队伍增光添彩。这让杜守刚不由得一乐,这些不也正是他热爱的吗?
       于是,杜守刚也报名参加了比赛,又在这些比赛和培训中,和刘丽渐渐熟悉起来。他们都是队伍里的佼佼者,比赛时也都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时间一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相恋后,他们白天在自己负责的井场上、计量间里操作,下班后一起交流心得。那时,周围的人都十分不解,刘丽和杜守刚平时难得一起放假,可好不容易有一次约会机会,他们却还要带上笔记本。后来大家才知道,这对小情侣的恋爱,谈的不是甜言蜜语,而是井口操作流程、经验技巧。
       1997年,因为高超的技能,刘丽被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首届技术能手”,并成为集团技能竞赛的教练员。次年,杜守刚也从基层工人成为采油队主管生产的副队长。2000年,他们在家人的祝福下结婚了。
       婚后,刘丽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摆放了一排书架,上面是一本本被翻得厚了一倍的笔记本。这些“沧桑”的笔记本见证着夫妻二人一起学习成长的历程,也见证着两人从陌生到相知相爱的浪漫岁月,有着情书一样的意义,却比情书更珍贵。
       2001年10月,他们的女儿小小出生了。刘丽休完产假后,就回归了工作岗位,把女儿交给爷爷奶奶照看。
       这之后,杜守刚真正见识到妻子有多拼命。
       当时,油田24小时不间断运作,杜守刚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即使深夜也会接到工作电话。每次,他一挂电话,刘丽就忍不住追问:“哪口井?有什么问题?”之后,夫妻俩一讨论就是大半夜,有时还会跑去现场忙活一番。
       记得一天夜里,杜守刚半夜睡醒了,却看到刘丽还坐在电脑桌前工作,心疼地对她说:“这么晚了还不睡,把身体熬坏了怎么办?”可刘丽却说:“不做好我也睡不着,你不要管我,让我踏踏实实做完了再说。”
       见劝不动妻子,杜守刚只好陪着妻子一起研究,有时还会通宵达旦。每当这时,杜守刚都会主动给她做夜宵。当看到她因熬夜而掉发,杜守刚非常心疼,去医院开了一些调理身体的中药熬给她喝。
除此之外,杜守刚每天都不忘买菜,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进厨房为妻子做几道营养可口的菜肴。刘丽每次回到家都感到心头很暖,工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他们的工作地点距离很近,刘丽有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就会给他打电话求助,杜守刚总会有求必应。有一次,刘丽在研究螺杆泵井新型组合阀时,急需去现场上井安装,却发现人员不足,刘丽只好给杜守刚打电话,没想到,杜守刚很快就和电焊班一起赶到现场。
       当时正值初春时节,井上还有薄薄的雪,天气还特别的寒冷。杜守刚帮他们协调生产井去安装,整整半天的时间,杜守刚都守在井口,冻得够呛。刘丽看在眼里,心头特别暖。
万千星辰,从采油工到创新能手
       因为长期在野外工作,刘丽总是被晒得黑黢黢,膝盖的酸疼也总比雨水更先降临。她常穿着大红色工服,左手袖口洗出了白斑,看上去比同龄的女同志要显老。
       有一段时间,杜守刚接送刘丽上下班,单位离家车程20分钟,她也能睡着。杜守刚心疼不已,随后发给她《熬夜最伤身》的推文,提醒她注意身体,还开导刘丽说,如今石油开发难度更大,不同生产阶段会出现新的难题,不能总想着多吃苦多熬夜多干就行,要想巧办法,要通过创新解决难题。刘丽大受启发。
       当时,更换抽油机光杆密封圈是采油工眼里头疼的活儿。采油工一旦发现井口漏油,必须及时更换盘根盒里的密封圈,这项工作非常烦琐,需用螺丝刀顺着方向一点一点往外抠,越深越难抠,底部的碎块根本取不出来。刘丽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
       一个周末,夫妻俩难得休息,准备出门买些日用品。刘丽坐在化妆台前涂口红,手指轻轻旋转底部,口红就出来了,她瞬间有了灵感:“我有办法了!”杜守刚正在门口穿鞋,被妻子一把拉回来。刘丽还拿出很多支口红在拆解,杜守刚感到特别诧异:“你平时不是很少用这些吗?”可刘丽却若有所思地说:“我要搞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原理结构,说不定可以这样设计盘根盒?”
        之后,两人边摆弄口红,边探讨工作,全然忘了出门。夫妻俩整理出一套思路:通过改变盘根盒的上下结构,使密封圈自己旋转出来。刘丽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图纸并找厂家加工,终于,第一个上下可调式新式盘根盒诞生了。
       试验期间,刘丽白天在油井旁一刻不离地守着,晚上,她怎么也睡不着,杜守刚干脆起身,陪妻子去现场继续盯着。一个星期过去,新式盘根盒运行正常,眼看就要成功,却突然出了意外,新式盘根盒的衬套和外壳的连接处开始漏油了。
       为了这个新式盘根盒,刘丽本吃不下睡不好,这下更加着急上火。杜守刚见她受挫、情绪低落,便千方百计地鼓励她,还与她一起查阅资料、设计图纸,陪她往返于车间和现场。
       为了找到合适的密封圈材质,杜守刚历时近一年,几乎跑遍了市区所有的五金店,寻找更好的密封材料,最终找到了一种尼龙材料,成功解决了盘根盒漏油的难题。这个新式盘根盒获得了大庆油田首次授予的技术革新成果特等奖。
      这之后,刘丽开始意识到,随着科学的迭代更新,采油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她要以知识和技术实现创新突破,用智慧换来原油稳产,成为技术型人才。
       2011年8月,刘丽在厂里的关怀和帮助下,成立了“刘丽工作室”。从那一刻起,刘丽带领百余名能工巧匠,在创新创造创效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除了出差、培训学员,其余的时间,刘丽几乎都“泡”在工作室。杜守刚主动承担了照顾家庭的责任。他对刘丽说:“我是男人,你在工作上有事,你就找我,在生活上有事,你还找我,我很乐意当你的后勤顾问。”对此,刘丽感动不已。
       杜守刚说到做到。此后,他们家经历了三次搬家,刘丽全程没有参与。最令刘丽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在外出差归来,杜守刚去车站接她,直接回了新家。看到屋子里被收拾得格外整洁,从添置家具到摆放布置,都是杜守刚按照她的喜好独自完成,刘丽顿时感动不已。
       还有一次,刘丽因为要研究一个课题,一直在外出差很多天不曾回家,直到她回到大庆,才得知婆婆前阵子突发脑梗住院,丈夫为了不影响她工作,一直瞒着没有告诉她。得此消息,刘丽感到无比愧疚,赶紧随丈夫去医院看望婆婆。庆幸的是,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婆婆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身体也逐渐恢复到平稳状态。
       那些天,刘丽工作之余,都会去医院照看婆婆,抽出时间在旁细心照料。婆婆感受到她的孝心,却始终“催促”着刘丽:“你赶紧去忙你的工作吧,别耽误了正事。”刘丽感动万分。
       这之后,杜守刚还化身她的“专属司机”。其实,刘丽很早就考过了机动车驾驶证,但却一次车也没开过。因为刘丽的工作性质,每天都需要接打大量工作电话,一想到她整日电话不断,杜守刚就很不放心她开车,索性对她说:“以后你别开车了,我当你的专属司机。”
       这之后,杜守刚身体力行地完成自己的承诺。最忙的时候,刘丽每天要跑好几个工作现场,参加好几个不同地方的会议,他都风雨无阻地接送。
       有一次,刘丽研制了“螺杆泵多功能电缆护管”,很快做出了设计,却在推广中无法实现批量生产,刘丽特别纠结和茫然。一个周末,刘丽待在家里冥思苦想,杜守刚看到她的状态不对劲,及时开解她:“休整一下,去散散心吧!”然后带着她去家附近的湖边钓鱼。
       钓鱼时,刘丽依旧没有放弃思考,突然间,她在帮丈夫收鱼竿的过程中,看到鱼竿的套装管结构,突然有了启发,把护管设计成了套装管结构,实现了横向和纵向上尺寸的任意调节,进而适应了不同尺寸的井口。
      之后,他们共同完成了这个设计,在油田的创意比赛评比中,还获得了一个特别奖项“最佳创意情趣奖”。此外,刘丽研制的“螺杆泵多功能电缆护管”“螺杆泵井方卡子分体护罩”“减速箱可擦洗看窗”等革新成果都被批量推广使用。
灯塔守望,深情托举“石油之花”
       工作背后,是刘丽对家庭的亏欠。
       有一段时间,刘丽下班后还要做设计、编纂书籍,只能任由女儿在家自己玩。每当这时,女儿凑过来询问:“妈妈,能不能陪陪我?”刘丽也想陪女儿,但一想到没做完的工作,她只好对女儿说:“妈妈有工作,你自己玩。”
       女儿趴在门口看了一会,然后又转身去玩,没一会儿又抱着一本书过来,坐在妈妈身边看图画书,软糯地说:“妈妈,我保证不吵你哦。”刘丽感到既心疼又心酸。
       直到深夜,刘丽工作完,才抱起趴在书桌上睡着的女儿回到房间。看着睡得香甜的小小人儿,刘丽呢喃着说:“等妈妈有时间,一定好好陪你。”
       好在女儿真的很懂事。一次,油田举办活动,邀请刘丽和女儿一起接受采访,主持人问:“小小,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女儿看了看妈妈,认真地说:“妈妈,我知道您做的是自己最想做、最喜欢做的事,但我想说,如果您觉得累了,也可以歇一歇。”
       有一次,为了弥补对女儿缺失的陪伴,刘丽难得抽出时间,和丈夫约上三两好友,一起组队带着孩子们去海边游玩。刘丽和丈夫杜守刚携手并肩漫步在海边,看着唯美的海景,目光追随着不远处的女儿。
       不知不觉,他们发现女儿已成了最会照顾人的孩子王,跟在弟弟妹妹身后,悉心照顾着他们,让大人们无任何后顾之忧。他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觉得心酸,多年来,女儿很少这样被他们呵护过,一转眼,那个小小的人儿,已长成了温暖的大姑娘。
       让刘丽感到亏欠的不只是女儿。2012年,刘丽正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工作,却突然收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等刘丽赶回家,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那段时间,刘丽特别愧疚。父亲一共有7个孩子,他唯独对刘丽更偏爱一些。父亲去世后,刘丽给父亲收拾遗物,竟意外发现父亲的抽屉里收藏了整整一抽屉关于她的新闻报道和获奖证书的复印件。那一刻,刘丽忍不住失声痛哭。年幼时,她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却没想到,如今父亲竟以她为荣。她的心里既高兴又难过。
       办完父亲的后事之后,刘丽就将父亲的书法作品“巩固成绩,继续努力”收藏在家里。她总觉得,这是父亲对她的殷殷教诲,胜过千言万语。
        这之后,刘丽总是尽量抽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母亲,以弥补对父亲的遗憾。可母亲却很理解刘丽,总对她说:“你去工作,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2020年3月,集团公司组织技能专家召开线上研讨交流会,将首场会议的组织工作交给了刘丽。刘丽为这场会议做了充足的准备,并将直播时间定在了10日晚上7时。
       谁料,当天下午,正在专心备课的刘丽接到了母亲病重住院的消息。母亲身体一直很硬朗,此次接到消息,刘丽工服也来不及换,立即往医院赶。抢救室外,刘丽焦急地等待着,直到下午5点多,母亲才从抢救室转入普通病房。看着母亲憔悴的脸,刘丽十分心疼。
        安置好母亲,离直播时间只剩下十几分钟,刘丽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坐在母亲床头打开了笔记本电脑进入视频会议室。这时,母亲醒了,第一句话却是:“妈没事儿,你忙你的正事。”
       那天晚上,刘丽结合幻灯片为大家做了一次精彩的分享,组织大家进行了深度的“头脑风暴”,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总共持续了两个小时,病床上的母亲一直默默地望着刘丽,默默地听她讲话,不时点头、微笑。
       这些年,母亲从未抱怨过刘丽对她的照顾太少,她知道女儿忙,想女儿了,就将自己以往保存的关于刘丽事迹的剪报拿出来,轻轻抚摸、细细阅读。
      就这样,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刘丽无后顾之忧地把重心都倾注在工作上,成为大庆油田唯一一名“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获得“全国最美职工”“中国质量工匠”等荣誉。
       如今的“刘丽工作室”已逐渐扩大到涵盖采油、集输等35个工种,拥有12个分会、531名成员的创效“集团军”,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等荣誉。
       那一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国工匠”节目中播出了刘丽的事迹,又恰逢大庆油田60周年之际,女儿参加了“家乡的味道”主题征文比赛,她在作文的结尾写道:“从此,家乡的味道中又多了一种母亲的味道。”刘丽看了女儿写的作文后特别感动,问女儿:“你觉得家乡的味道是什么?”女儿笑了笑:“油味儿呀,这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妈妈的味道。”
       如今,女儿也追随着她的脚步,考上了石油院校,续写“油三代”的奋斗故事,希望能像妈妈一样,哪怕渺小如一粒“火种”,也要点亮了万千星辰……

编辑/包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