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0年7月·月末版

2020-09-25 14:59 知音官网发布



世界首例新冠康复者换肾:我城已重启我命终无恙
  
文/戴志军 杜巍巍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正式关闭所有进出武汉的水陆空交通要道,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封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悲壮战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迅速投身战疫洪流。一场巨大的考验,挟新冠肺炎疫情,摆在了全球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的面前:一名正在等待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染上了新冠肺炎……
       雪上加霜:尿毒症患者染上新冠肺炎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收到患者褚清的消息:他出现发热症状,拍了肺部CT,显示肺部毛玻璃样,但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
       顾不上和亲友们互致拜年信息,周江桥第一时间帮褚清再次协调检测。1月29日,褚清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呈阳性,双肺被重度感染。
       这是典型的感染新冠肺炎的表现。得知这一结果之后,周江桥心急如焚。要知道,褚清是一个在器官移植科登记了等待肾源做移植手术的病人啊!一个本来就要靠频繁透析维系生命的绝症患者,体质何等虚弱,如今又遭新冠病毒袭击,周江桥的心里充满了担忧……
       今年55岁的周江桥,是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国内外知名的器官移植专家。周医生从事器官移植近20年来,已经挽救了千余名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肾移植成功率高达90%以上,曾获“第一届中国医师节医疗名家”荣誉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肾移植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器官移植》《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AJT(美国移植杂志)中文版》等杂志编委。
       令周江桥担忧的这名患者叫褚清,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39岁,是一名石油工人。10年前,褚清就被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16年,他的病情进展为尿毒症,需要靠每周两到三次的透析才能维系生命。
       2019年12月15日,褚清在病友的推荐下,不远数千里之遥,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报名登记器官移植。
       来武汉之后,褚清和陪同他的妻子、母亲、儿子一起,租住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此后,他一边接受一周三次的透析治疗,一边等待着可供移植的珍贵肾源。
       不料,褚清还没有等到肾源,却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和褚清及其家人同样着急的是周江桥以及他的同事们。当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除了急诊和发热门诊之外,其他科室的门诊都已暂停。而封城之后,没有了公共交通,周江桥团队的成员之一邱涛医生,接到褚清爱人卢亚缘的电话,她哽咽着说:“邱大夫,我们本来是来换肾的,谁会想到摊上新冠肺炎!在武汉,我们一无亲二无故,连房子都是租的。现在我爱人进无医院可收治,退无交通可出城,我们实在太难了……”
       邱涛医生将情况向周江桥做了汇报。周江桥迅速向医院防疫指挥部汇报情况,并全力帮褚清协调床位的事情。最终于1月31日,在本院感染科为褚清争取到了床位。
       因为褚清除了是新冠肺炎患者之外,还是一个需要频繁透析的尿毒症病人,所以,在周江桥的安排下,器官移植科不仅专门从自己科室提供一台透析机到感染科,而且特地为褚清安排了专门的护士。
       入住感染科后,原本羸弱不堪的褚清多个器官出现早期衰竭症状,进而发展为新冠肺炎重症。周江桥教授和感染科的龚作炯教授团队密切沟通,为褚清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治疗,在高流量吸氧、抗病毒、抗感染的基础上,加大透析治疗力度。
       当时的感染科收治的病人都是新冠肺炎患者,褚清的邻床病人是一位76岁的大爷。看着老大爷因呼吸障碍而痛苦不堪的样子,褚清的情绪非常低落,经常追问邱涛医生,他会不会像那位大爷一样濒临死亡的边缘。邱涛医生安慰道:“你别想太多了,积极配合治疗,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
       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后,感染科里便不再允许患者家属探视病房。褚清除了接受透析和新冠肺炎治疗之外,吃喝拉撒都是医护人员在照顾。褚清的爱人卢亚缘知道丈夫爱吃零食,便克服困难,在管控严格的超市里,帮丈夫精心挑选了他最爱吃的蛋黄派、饼干和苹果等食品送到医院,再由医护人员帮她将这些送到褚清的手中。
       生命第一:紧锣密鼓重启移植手术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鼓励下,褚清熬过了最艰难的两三天。他的病情被控制住的同时,情绪也逐渐好转。
       那天上午,褚清突然对照顾自己的护士盛梦丹说:“盛护士,你能帮我削个苹果吗?”这是褚清感染新冠病毒后第一次主动开口要东西吃,盛梦丹高兴得像中了大奖似的,连连点头:“当然可以,乐意为您服务!”
       当周江桥获悉褚清的情况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当时,医院已有多个病区被改造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区,除了医院本身的骨干力量投入了战斗之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同行们,也纷纷驻扎在此,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同事们并肩作战。
       除了全力救治褚清这样的特殊患者之外,周江桥还要照顾到疫情发生之前在他们科室做过移植手术的所有患者。考虑到这些患者在恢复期间的免疫力较低,术后预防各类感染、定期服用药物和定期抽血复查非常重要,而武汉的公共交通已经停运,小区封闭,无法出行。周江桥和党支部书记兼护士长黄玮及所有医护人员商定:成立党员医护领衔的志愿送医送药小分队,冒着外出被感染的风险,一家一家地将抗排斥药送到了分布在武昌、汉口等不同地区的患者家中。
       只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再苦再累,风险再大,都是值得的,这就是周江桥和他的同事们最朴素的想法。
       如今,得知感染新冠肺炎的尿毒症患者褚清情况明显好转,周江桥非常高兴,当晚,已经为抗疫劳累了许久的周江桥,难得地睡了一个好觉。
       3月初,褚清接连接受了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CT显示,他肺部病灶已经明显吸收好转。接着,他被安排进了武汉紫荆医院接受隔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的龚作炯教授和周江桥教授一起分析,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发生的“炎症风暴”是导致重症、危重症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褚清本身因为尿毒症需要接受频繁的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清除他体内的各种毒性介质和炎症因子,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病情进一步加重。
       4月8日,随着武汉的解封,新冠肺炎痊愈后的褚清,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趁着解封之后的交通便利,赶紧离开困守了三四个月的武汉,回到新疆,还是继续留下来,等待肾源?
       心里没底的褚清求教周江桥。周江桥一边带领团队密切监测着仍在做透析的褚清的免疫功能状况,一边联合多学科专家研讨肾移植的可能性及风险。
       深思熟虑后,周江桥及其团队认为,要想给褚清做肾移植,必须满足这样一些条件,且缺一不可:他的新冠肺炎症状必须彻底消失,肺部不能残留一丁点病灶;血象、血常规必须完全正常;包括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在内的多部位、多频次的核酸检测结果,必须全部是阴性……
       做完多频次、全方位的评估之后,周江桥团队认为,褚清符合接受肾移植的标准。当时,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院区(主院区)的各大科室率先恢复了正常诊疗秩序。主院区的所有门诊科室陆续全部开放,实行实名制、全预约、网上分时段就诊。
       与此同时,器官移植科也紧锣密鼓地开启了全面复工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全员核酸和抗体检测,确保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科室里里外外全方位、深层次消毒;将支援其他医院或者科室、已经顺利完成抗疫任务的医护人员陆续召回……
       那么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因新冠疫情而暂停的手术必须尽快重启。4月14日,由周江桥主任主刀,器官移植科做了疫情后的第一台肾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此后,周主任一鼓作气,连续做了好几台肾移植手术,所有器官移植患者均恢复良好。
       褚清是所有肾移植患者中,唯一一个新冠肺炎痊愈的重症患者,情况最为特殊。科室更为慎重,周江桥率领团队制订的手术方案也更为周密。
       尽管褚清身体条件已经达到进行肾移植的标准,自己和团队的方案也反复修订完善,但并不表明此次手术就能稳操胜券了。周江桥内心非常清楚,褚清手术的最大难度,在于准确地评估他的免疫状况和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精准的使用。剂量太少,效果达不到;剂量太高,又担心破坏患者的免疫力,导致褚清的核酸复阳或并发其他病毒细菌的感染。
       不做或者推迟做的话,患者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尽快做,这些风险就必定存在。
       要是只为自己考虑的话,周江桥完全可以推迟手术时间,可那样一来,千里迢迢慕名前来的患者就得无功而返,他们一家人在武汉几个月的苦都白受了。而且,手术拖得越久,对患者的健康越不利。
       “为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只要有了合适的肾源,我必须尽早完成这台手术,而且必须做好!同时要保证参与手术与护理的医护人员不被交叉感染。”周江桥拿定了主意,他要与同事们并肩打一场全球尚无先例的硬仗。
       全球首例:新冠康复者成功换肾
       5月2日,褚清收到了消息:一位湖北本地脑死亡患者捐献的肾脏,通过全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分配,与他配型成功。周江桥主任决定次日便率领团队,为褚清做肾移植手术。
       5月3日,周江桥教授带领邱涛、陈忠宝等团队成员,在三级防护下为褚清进行了肾移植手术。
       时值初夏,武汉这个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气温迅速攀升,已经逼近30摄氏度。
       虽然手术室有冷气,但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周江桥和同事们,手术中汗水流了一遍又一遍,内衣早就湿透。医用防护口罩也让他们感觉非常憋气,动作也没有平时灵巧,手术台上的人员交流因为面罩变得困难……
       为了保证手术质量,周医生和同事们只好将动作适当地放慢一点。常规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的手术,这次花了3个半小时。
       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肾脏恢复血流2分钟后,黄色的尿液就从输尿管流了出来,这意味着移植肾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周江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面罩内紧张的面容终于放松下来……
       守候在手术室外心神不宁的卢亚缘,待手术室的门一打开,就赶紧迎上前。周医生告诉她:“手术非常成功。”卢亚缘和婆婆抺着眼泪道谢:“谢谢你们,我们在武汉原本无亲无故,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是你们和肾脏捐献者给了褚清第二次生命,也救了我们一家人。”
       手术后的褚清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内。按照此前制订的方案,手术之后,周江桥和他的团队对褚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密监测,个体化地实施精准免疫抑制治疗。康复期间,褚清既没有发生急性排斥,也没有新冠肺炎复发及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肾功能恢复正常,真正地获得新生。同时,由于防护得当,所有参与手术和管理的医护人员无一例受到交叉感染。
       伴随着褚清重获新生的,是器官移植临床实践上的重大突破——这是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痊愈后的肾移植手术,为世界器官移植医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月22日上午,等待出院的褚清,一口气喝下半瓶矿泉水。喝完之后,他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放在移植之前,我想都不敢想。自从肾炎进展为尿毒症后,我就根本没大口喝过水。实在渴得不行了,就抿一小口,润一润嘴唇。”停了一会,褚清继续说道:“我这几个月的经历,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我今天能完全康复出院,要感谢党和政府治好了我的新冠肺炎,要感谢器官捐献者的大爱,为我捐献了救命的肾脏,更要感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冒着巨大的风险为我换肾成功。我回新疆后,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健康身体,并争取回到石油开采的前线,为石油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社会!”
       是啊,当初,向死而生的抉择有多么艰难;如今,重获新生的感觉就有多么幸福!
       出于周全考虑,褚清出院后,周江桥主任让他继续在武汉观察两个月,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待情况彻底稳定后,再回新疆。
       5月中旬开始,武汉开启了全民核酸检测大排查。千万市民免费接受了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除了少数无症状感染者之外,再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人员。这是成千上万个周江桥、龚作炯、邱涛、盛梦丹这样的一线医护人员奋力抗疫、不怕牺牲的结果,是包括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在内的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并肩作战的结果。
       那天,仍留在武汉观察、定期到医院复查的褚清,在器官移植科的大厅里,和周江桥及他的同事们照了一张大合影。
       照片里,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为褚清的重生喝彩,对器官捐献者的大义感恩,给白衣天使的宅心仁厚与勤勉努力点赞……
       (因涉及隐私,文中患者及其家属做了化名处理。)

编辑/戴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