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3年9月·月末版

2023-09-28 16:15 知音官网发布


女书记御夫盘活空心村:灼灼荷花瑞,脉脉稻菽香

文/袁正琴

       “建红,你搞装潢的材料钱,我先拿去用用。村里道路刷黑,要预付一笔款子。”“这钱算我找你借的,你要是不放心,我给你写欠条。”
       郑建红急了:“一家人,我还能不信你?”这样的事,郑建红早就习以为常。
回家:走马上任接棒空心村
       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村委换届选举,周从贵高票当选村支书。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周从贵就是让丈夫郑建红出面去借钱,给村里搭建大棚。郑建红开玩笑,说周从贵“坑夫”。
       1972年,周从贵出生在小丰山村。周从贵四岁时,母亲意外去世,父亲对她格外疼爱。
       17岁,周从贵和小学同学郑建红相恋。18岁,郑建红参军入伍,周从贵去广东打工。郑建红退伍后去广东和周从贵会合,俩人结婚。
       1996年底,周从贵回老家待产。村支书得知后,隔三岔五来做工作:“从贵啊,你在外面多年,见识多,还介绍了几千人去广东打工,是个热心肠。你看村里老的老小的小,不如留下做妇女工作?”
当时,周从贵在广东的台企已经做到管理岗位,一个月工资2800元,而村妇女主任一年才1750元,这差距太大了。她婉转谢绝了老支书的好意。
       1997年7月,周从贵生下女儿还在坐月子,父亲因中风猝然去世。想起自己外出打工这么多年,把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她痛彻心扉。
       再次接到老支书的电话时,周从贵动摇了。“要不,留下试试吧?”周从贵迟疑地和郑建红商量。郑建红知道妻子的个性,她这么说,说明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老婆,你怎么做我都支持你。你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周从贵心里有了底。
       当时的小丰山是个空心村,家家户户只剩老弱病残。周从贵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经济搞起来,让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年轻人能回到家门口工作,这样,老人不再孤寂,孩子有了陪伴。
       妇女工作不好做。东家长西家短,芝麻大的事情都来找她评理。处理邻里纠纷,带领老人去镇里领粮补,走家串户摸排建档……尽是些耗时间耗精力的小事,既要讲道理又要懂人情。
       周从贵白天马不停蹄地跑,晚上回到家里膝盖酸痛,嗓子都是哑的。最难的时候,公公婆婆生病相继去世,丈夫在武汉做装潢生意,女儿无人看管,周从贵每天只好抱着她走村串户进行工作。
       周从贵凭着一股韧劲,兢兢业业做了20年,村民们对她越来越信任。2018年,老支书退休,周从贵扛起了接力棒,成为小丰山村第一个女支书。
       周从贵扛起重担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大棚。
       早在2016年,村里申请扶贫资金建起连体大棚,准备种葡萄。可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将大棚全部压塌。希望破灭,人心凉了。
       申请资金不容易,大棚塌了,脱贫自救的路不能荒。周从贵召开村干部会议,让大家献计献策,可每个人眉头紧皱,没有资金,什么都是空谈。
       周从贵出去借钱,别人不借,说她借相当于村里借,村里穷,还不起。想来想去,她打起了丈夫的主意,大年三十那天,带着郑建红去签字画押。
       在周从贵牵头下,几位村干部自筹资金40万元,建起了29个单栋大棚,改种蔬菜。可人心一旦凉了,再焐热就难。“要是再垮塌怎么办?”“没技术,种不好怎么办?”“种出来没有人买怎么办?”一连串的担心,竟然无人敢承包。
       周从贵心急如焚。她发挥多年妇女工作的经验,从村里勤快的妇女开始动员:“现在村里脱贫了,不能老等着国家照顾。种好蔬菜,一样能富。”道理讲了一箩筐,穷怕了的乡亲不为所动。
       晚上和丈夫说起村里的事情时,周从贵心里窝着一团火:“个个想致富,但又前怕狼后怕虎。”郑建红安慰她:“大家家底薄,怕亏钱是正常的。要是亲眼看见能赚到钱,大概就会信了。”
       多次动员仍然无人揭榜,周从贵觉得丈夫的话有道理,带他们亲眼去看看搞蔬菜大棚的种菜大户,说不定能让他们动心。
       说干就干,周从贵联系了周边的几家蔬菜大户后,带着村里妇女们去学习技术。看到大棚里的蔬菜水灵鲜嫩,产量高,收购的人络绎不绝,同去的人眼里满是羡慕,有人跃跃欲试,但下定不了决心。
       周从贵急了:“免收大棚租金和水电费,免费提供肥料,干不干?”还是没人敢动。周从贵抛出了兜底政策:“先给你们记工,年底要是亏了,按每天60元给你们结算工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脱贫户李春尧首先站出来承包了2个大棚。后来又有6名姐妹加入,7人共承包了14个大棚。年底,这7位承包户实现了平均每个大棚1.5万元的利润。
“坑夫”:200亩莲塘闯出新天地
       那段时间,为了落实相关政策,周从贵早出晚归,连饭都顾不上做,10岁的小女儿也没人管。姐姐看着可怜,让她们母女每天到自己家吃饭。
       村里好些人家都沾亲带故,对新的政策意见不统一,落实下去就卡脖子。为此,周从贵遭到了非议:“女人当书记,果然就爱折腾。”“等着看好戏吧。”听着周围不信任的声音,周从贵沮丧地对丈夫说:“这工作太难了,我真想甩手不干了。”
       郑建红晚上回家后,打着手电筒,亲自陪着周从贵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之前有意见的几户村民慢慢改变了态度。
       要想真正致富,还得发展产业。周从贵把村里的家底盘了又盘,目光投向了莲塘。村里有几百亩莲塘,荒芜多年,野草成片。要是管理好了,不仅有莲子莲藕的收益,还能吸引人打卡游玩。
       可无论怎么动员,都没人敢接手。周从贵一家一家上门游说,村民头摇得像拨浪鼓:“搞不好就是亏,我家亏不起啊。”周从贵能理解,大家急需进账改善生活条件,谁也没有那个家底去亏。
       “怎么办?难道还让那几百亩莲塘继续荒?”周从贵急得嘴巴上火起泡。
       那天,郑建红正好回家,周从贵眼睛亮了。她又将主意打到了丈夫身上:“要不你回来承包200亩吧。”郑建红连连摆手拒绝:“你说什么呢?我搞装修搞得好好的,干吗要我包莲塘?”
       周从贵叹了口气:“跟你明说吧,这莲塘其实是没有人愿意承包,就是堂哥他也不愿意。他说了,要是你和他合伙,他就承包。”这意思就是要亏一起亏。郑建红知道,莲塘投入大,见效慢,抗风险能力又差,实在不是个稳妥的营生。况且,郑建红一直在外打工做生意,没种过田地,没干过农活。
       见丈夫仍不为所动,周从贵抛出了感情牌:“你不承包,村里就没人敢包。我当书记做工作这么难,你都不帮我,我还能指望谁?”“莲塘一年只需打理五个月,其他时间还是可以做你的装潢。就算莲塘不赚钱,你另外的几个月多少也能赚。”
       一番争论后,郑建红总算点头,包下200亩莲塘。见书记家承包了,村里其他人这才敢承包。
       自从包了200亩莲塘,郑建红苦不堪言。从四月开始,郑建红就要天天锚在塘里。每天五点钟,他就得扛起锄头下地,除草、施肥、巡查灌水。
       一段时间后,郑建红原本白净的皮肤晒得黢黑。弯腰驼背在田里劳动一天,回到家腰像要断掉一样,腿酸得走路都发抖。
       到了七八月,郑建红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守着莲塘防止盗采,还要下塘抢时间摘莲子。嫩莲子要当天送出去卖掉,老的要分批摘回来,处理成铁皮莲。采摘不及时,莲子就会落到淤泥里。
       日头大太阳毒,郑建红被晒得后脖子蜕了几层皮,捂着衣服的地方长满了细细密密的痱子,裸露的皮肤被田里的花脚蚊子咬得满是疙瘩。荷叶杆上的刺又尖又细,人在莲塘里面穿梭,小腿和手臂被划得伤痕累累。郑建红心里积攒着一腔怨气:这要是在武汉搞装潢,哪里会受这个罪?
       气归气,莲子还是要采摘的,郑建红忙得两头不见天,只好请人摘莲子。一袋袋的莲子码放在莲塘边,三轮车进不去,只有靠人扛。夏天衣服薄,莲子扛在肩膀上来回蹭,肩膀都破了皮,汗水浸过破皮的地方,又痛又痒,每天晚上收工,人都累得直不起腰。几个月莲子忙完,人活脱脱老了好几岁。郑建红搬运完莲子回家,双手手掌覆在后腰上,每走一步身子就来回摇晃一下。
       有一次,郑建红在城里的表哥约表兄弟们聚会,一见到他非常惊讶:“建红,你怎么黑成这样?去非洲旅游了吗?”郑建红气鼓鼓地说:“从贵当个书记,拖我下水,让我带头承包莲塘。我好好的搞装潢一年十几万,现在我一年少挣四五万不说,还累得要死,我走在田埂上都骂她。”周从贵闻言乐了:“你确实被我拖累了,我亲自挖坑让你跳,你跳出了好榜样。”郑建红被她坑了,但从荒芜到生机勃勃的莲塘,第一次给村里经济注入了活水。
       2019年,周从贵找到红虹食品厂负责人,邀请对方与村民合作经营,村里提供原材料,生产红苕酸辣粉、红薯热干面等红安苕深加工系列产品。2022年,食品厂实现销售额1.2亿元,带动45名村民就业,每年为小丰山村村集体上缴12万元。
丰收:功勋章里有你的一半
       此外,郑建红还是周从贵的“义务工”。
       春天雨水一多,村里小路上就长满了杂草,不仅影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村民都忙着农活无暇顾及,周从贵的主意又打到丈夫身上。
       妻子开了口,郑建红无条件支持。那天他起个大早,背着割草机就出发了。嗡嗡嗡,沉闷的割草机打得杂草四处乱飞,草屑子带着露水溅得满头满脸。周从贵去给郑建红送水,看见杂草割得干干净净,不由得脱口而出:“草一割,路都宽了好多。”此后,每当路边杂草长起来了,郑建红就义务去割。
       郑建红这义务劳动干出了“惯性”。村里红苕丰收了,周从贵让丈夫“顺手”开个拖拉机去拉。村里的农产品要送出去的,让丈夫开车“顺带”跑几趟。不知不觉,周从贵给丈夫挖的“坑”越来越多,郑建红也心甘情愿地“跳”。有了郑建红的帮衬,周从贵发现自己再没有撂挑子的念头了。
       夏天,小丰山村的荷花开了。四百多亩莲塘,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交相辉映。周从贵又寻思开了,这得宣传啊。她拉着丈夫给她拍视频,发到了短视频平台后,还让丈夫给她转发推广。郑建红有顾虑:“人家会说你蹭流量。”周从贵说:“我还真就是为了蹭流量,让大家都来小丰山村游玩。”
       视频发出后,果然吸引了附近县城的人来打卡,留言区还有很多人询问路线。周从贵受到鼓舞,又把村里的桃园和大棚蔬菜拍了视频。
       只要有人来,小丰山村就有留客之道。正宗的乡里土鸡、土鸭、土鸡蛋,新鲜的蔬菜,还有红苕粉。游客离开时,总会带走许多小丰山村的特产。
       周从贵马不停蹄地想新招,可苦了郑建红。妻子整天不着家,家务事全撂到他的身上。早晚接送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全然成了家庭主夫。
       一天,装修队的人来找郑建红,看见他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做饭,咧嘴笑了:“郑总,你以前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啊,今天怎么亲自做饭了?”郑建红乐呵呵地说:“书记安排的事,不敢不完成啊。”
       周从贵的治村之路像踩上了风火轮,日夜不停地飞速转动。可意外总是瞅准空子来个突然袭击。
       2021年7月,周从贵和副职一起骑着电动车去搞防返贫监测入户摸排,因路陡颠簸,两人一起摔下车。周从贵全身擦伤、腰部骨折,医生要求住院,但她因担心村里的防疫工作,只拿了点药就回家了。正好赶上小女儿放暑假,白天就由她照顾妈妈,中午随便吃点对付,郑建红下班回来再做饭。
       这一次摔伤,周从贵在家躺了整整一个星期下不了床。郑建红数落她:“你也老大不小了,哪经得起这样折腾?不要当几年书记把身体搞垮了。”后来,一到变天,周从贵的腰就酸痛得直不起来。
周从贵还有严重的胃病、高血压,每天随身带着药。每次药快吃完了,郑建红都会及时给她补上。
       2023年6月11日,小丰山村组织了一场篮球赛,邀请了全国13个省21个县的村篮球队参加比赛,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篮球场外围,村民有的开直播,有的卖小吃,还有老人把菜园刚摘的黄瓜、茄子等蔬菜搬到现场售卖,供不应求。
       周从贵趁着热闹也发了一个视频,留言区有粉丝说:“红安要是每个村都有这样的书记多好……”
       篮球赛活动结束,郑建红又义务参与到现场清理工作中,他忙着一趟趟搬运桌椅板凳,清理活动设施,打扫卫生。周从贵也习惯了身边有丈夫的陪伴和帮助。那天忙完回到家,已近午夜。
       如今的小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里干净整洁,水泥路四通八达。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灼目,夏天,一眼望不到边的荷花送来清香,秋有莲子红安苕,冬天各类大棚蔬菜应有尽有。
几年来,小丰山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到2022年人均达到16200元。村里产业发展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全村陆续有100多人返乡就业。小丰山村从之前的重点贫困村,发展成集生产、观光、采摘、电商等多元素合一的经济强村。
       2023年妇女节,周从贵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领奖回家时,郑建红系着围裙正在做饭,周从贵把奖牌递给他:“我这书记的功劳,分你一半!”郑建红一听,扑哧笑了。

编辑/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