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生活 总第775期
2025-05-30 14:41 知音官网发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成为热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银发经济:夕阳红蕴藏新蓝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1.3%。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代际需求的变迁,催生了以老年群体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银发经济。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成为高频词,25份相关提案覆盖养老服务、智能科技、医疗健康等六大领域,凸显其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养老产业、老龄产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银发经济的任务要求。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作出4个方面共26项举措的系统部署,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或将达到10%。
今时的“银发族”不同往日,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迅速变化,银发经济正从传统养老服务的“小切口”向全要素、全链条、全场景的“大产业”跃升,成为一片潜力无限的新蓝海。
传统养老市场已无法满足“新老人”期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新老人” 群体逐渐崛起,他们的养老观念和需求与传统老人有很大不同。
“新老人”主要指60后群体,他们正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进入退休阶段。与70岁以上的“传统老人”相比,“新老人”处于低龄老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同时,他们的养老观念更加开放,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型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老人”的消费观念正逐步从传统的节俭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过去,老年人消费多聚焦于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资,且对价格敏感度高。如今,他们更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买单。以健康消费为例,除了基础的药品,高品质的营养补充剂、专业的健康体检套餐以及定制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备受青睐。在旅游方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游,而是追求深度体验、休闲养生的个性化旅行,像康养旅游、文化主题游等,这反映出老年人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新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活力。然而,现有的养老供给机制在文化娱乐、社交陪伴等方面的服务供给满意度较低,无法有效满足“新老人”的这些需求。
例如,在文化娱乐方面,“新老人” 对旅游、教育、文化活动等有着较高的兴趣和需求。但当前的老年文旅消费市场存在诸多堵点,如对 70 岁以上老年人设置的 “年龄门槛”、适老化改造滞后带来的“设施门槛”、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导致的“数字门槛”以及本地优待政策不适用于外地老年人的“地域门槛”等,这些都制约了“新老人”对文旅服务的享受。在教育方面,虽然老年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资源不足、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等问题,无法满足“新老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国银发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青春期”,还面临一些问题
随着 “新老人” 群体的崛起,我国银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总体上仍处于 “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养老服务领域,不仅是机构养老,其他诸如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供给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新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且日益多样化,这一矛盾严重制约了银发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的养老需求,如高端养老社区、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等,市场上难以提供充足的供给,导致需求无法有效释放。
其次,目前市面上多数养老产品集中在基础的生活用品、保健品等领域,缺乏创新性和多元化。对于“新老人”热衷的文化旅游养老、在线教育养老等新兴需求,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就老年文旅消费市场而言,存在“年龄门槛”“设施门槛”“数字门槛”“地域门槛”等堵点,这不仅限制了“新老人”对文旅服务的享受,也阻碍了银发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消费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完善。部分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在销售养老产品和服务时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现象,这极大地损害了老年人的消费信心,影响了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适老化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许多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缺乏足够的无障碍设施、休息区域等适老化设计,给老年人的消费带来不便,降低了他们的消费意愿。
人才短缺也是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养老服务行业需要大量专业的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康复师等,但目前该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专业人才匮乏。以养老机构为例,许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养老体验,也限制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壮大,进而阻碍了银发经济的整体发展。
银发经济崛起,从“潜力股”变成“幸福账”
编辑|xixi 图|视觉中国
编辑|xixi 图|视觉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1.3%。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代际需求的变迁,催生了以老年群体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银发经济。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银发经济”成为高频词,25份相关提案覆盖养老服务、智能科技、医疗健康等六大领域,凸显其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养老产业、老龄产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银发经济的任务要求。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作出4个方面共26项举措的系统部署,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或将达到10%。
今时的“银发族”不同往日,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迅速变化,银发经济正从传统养老服务的“小切口”向全要素、全链条、全场景的“大产业”跃升,成为一片潜力无限的新蓝海。
传统养老市场已无法满足“新老人”期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新老人” 群体逐渐崛起,他们的养老观念和需求与传统老人有很大不同。
“新老人”主要指60后群体,他们正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进入退休阶段。与70岁以上的“传统老人”相比,“新老人”处于低龄老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同时,他们的养老观念更加开放,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型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老人”的消费观念正逐步从传统的节俭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过去,老年人消费多聚焦于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资,且对价格敏感度高。如今,他们更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买单。以健康消费为例,除了基础的药品,高品质的营养补充剂、专业的健康体检套餐以及定制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备受青睐。在旅游方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游,而是追求深度体验、休闲养生的个性化旅行,像康养旅游、文化主题游等,这反映出老年人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新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活力。然而,现有的养老供给机制在文化娱乐、社交陪伴等方面的服务供给满意度较低,无法有效满足“新老人”的这些需求。
例如,在文化娱乐方面,“新老人” 对旅游、教育、文化活动等有着较高的兴趣和需求。但当前的老年文旅消费市场存在诸多堵点,如对 70 岁以上老年人设置的 “年龄门槛”、适老化改造滞后带来的“设施门槛”、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导致的“数字门槛”以及本地优待政策不适用于外地老年人的“地域门槛”等,这些都制约了“新老人”对文旅服务的享受。在教育方面,虽然老年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资源不足、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等问题,无法满足“新老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国银发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青春期”,还面临一些问题
随着 “新老人” 群体的崛起,我国银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总体上仍处于 “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养老服务领域,不仅是机构养老,其他诸如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供给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新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且日益多样化,这一矛盾严重制约了银发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的养老需求,如高端养老社区、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等,市场上难以提供充足的供给,导致需求无法有效释放。
其次,目前市面上多数养老产品集中在基础的生活用品、保健品等领域,缺乏创新性和多元化。对于“新老人”热衷的文化旅游养老、在线教育养老等新兴需求,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就老年文旅消费市场而言,存在“年龄门槛”“设施门槛”“数字门槛”“地域门槛”等堵点,这不仅限制了“新老人”对文旅服务的享受,也阻碍了银发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消费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完善。部分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在销售养老产品和服务时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现象,这极大地损害了老年人的消费信心,影响了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适老化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许多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缺乏足够的无障碍设施、休息区域等适老化设计,给老年人的消费带来不便,降低了他们的消费意愿。
人才短缺也是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养老服务行业需要大量专业的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康复师等,但目前该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专业人才匮乏。以养老机构为例,许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养老体验,也限制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壮大,进而阻碍了银发经济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