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2025年2月 下半月版
2025-07-02 12:35 知音官网发布
埃塞俄比亚雨神泉,古老求雨术的科学破译/刘乐乐
2024年4月,非洲埃塞俄比亚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他们的村庄里有一处颇为神秘的泉水,被称为雨神泉,据说只要打开泉眼上的盖子就会下雨。消息一出,就在网上引起了各国网友的广泛讨论,但是这个村落非常闭塞,且缺乏相关文件记载。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慕名前往村庄参观,并逐渐解开了事情的真相。美丽传说
雨神泉坐落于埃塞俄比亚的博雷山之巅,自古以来便是当地人心中的祈雨圣地。老一辈的居民口口相传,只需诚挚地向雨神泉祈求甘霖,就会降雨。尤为令人称奇的是,只要打开盖在泉眼之上的巨石盖板,无论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都会开始下雨。而只要将石板重新盖上,降雨就会停止。据当地人说,雨神的宫殿就在这泉眼之下,雨神在宫殿里生活,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安宁。
当人们向雨神泉求雨时,雨神就能听见大家的祈祷,并为博雷山带来甘霖。因此,雨神不仅是当地人心中的自然之神,也成了当地人的保护神。为了保护雨神的安宁,当地人还派专人守护巨石盖板,严禁人们擅自开启,以免惊扰雨神。
由于这奇特的传闻,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雨神泉四周设有一个方形的石质围栏,围栏上刻满了各种繁复的图腾,这些图腾刻画的是雨神威严的形象,民众虔诚祈雨的情景以及甘霖普降的壮观场面。围栏顶端,一块巨石盖板稳稳地遮住泉眼。 历史上,村子里几次大旱,都是向雨神泉求雨而渡过难关,有几位年长的村民还见证了求雨成功的时刻。当地人对雨神十分崇拜,时不时就会来膜拜。他们会给雨神供奉各种美食,每个月还会组织人们跳特定的鹏鸟舞献给雨神,以表达对雨神的尊敬和感激。
来的游客多了,自然有人想偷偷打开盖板,希望能够看见求雨成功的画面,但是当地人看管严格,没人能够突破重重关卡打开盖板。每年6月7日,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雨神节庆典。村民们会在身上涂上白色的粉末,踩上树枝做的高架,并在高架上唱歌跳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雨神泉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博雷山本是个富饶的地区,山上风调雨顺,农作物产量丰富,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尽享太平。然而,有一天这里的环境突然骤变,博雷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庄稼枯萎,颗粒无收,所有植物、动物也只有干死的命运。人们流离失所,饥饿与干渴夺去了无数生命。
土著酋长心急如焚,率领村民载歌载舞,祈求上天恩赐甘霖,然而天空依旧湛蓝无云,干旱如影随形,大地如被烈焰烤焦,一片死寂。危难之际,一个名叫卡曼的年轻人挺身而出,他决心要找到博雷山旱灾频发的原因,解救大家于水火。于是,他告别父母去大山深处寻找答案。
卡曼在山里走了几天几夜,没有任何收获,他的干粮和水也快耗尽。而且他发现,越往山里走土地越干旱,山的腹地已经是一片荒芜,仿佛沙漠一样。卡曼宽慰自己已经接近真相,于是忍着饥饿和干渴继续往山中腹地走去。
终于,在山的中心地带,他看见了一只恐怖的怪物。这怪物身形庞大,是成年男子的两倍有余,满口鳄鱼般的尖利牙齿,令人不寒而栗。它正肆意地吞噬着四周的植物和水蒸气,以满足自己庞大的身躯。望着眼前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卡曼顿时明白,这只邪恶的怪物,正是造成博雷山旱灾的罪魁祸首。
卡曼尝试着和怪物沟通:“你把周围的水汽都吸完了,导致我们村里的所有动物、植物都干渴而死。人们没了食物,也面临着死亡,你怎么能这么残忍!”怪物却冷漠地回应:“我是只水妖,要精进法力就要不停地吸收水汽,你们干死、渴死关我什么事?”
“你是水妖可以去水里啊,为什么要到山里来?山里水源本就稀少,你这样吸取水汽,必然会引起旱灾。”卡曼还想和怪物讲道理,“在水里不是更方便你吸收水汽?”
“我也想啊!但是我之前藏身的河流被别的妖怪霸占了,我在和他争斗中受了重伤才被迫跑到了这里藏身。等我伤好了,我自然要回去和他大战,彻底消灭他。”怪物发怒了,伸出长长的舌头在卡曼脸上划了一下,“你再多嘴,我就把你生吞了。”
面对怪物的威胁,卡曼并不害怕,他紧握早就准备好的马赛矛,对着怪物大吼:“离开博雷山,否则我将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你!”
怪物也没想到一个普通人竟然敢和他叫板,冷笑道:“就凭你?都不够我塞牙缝的,还妄想杀了我。”怪物吐出的气味恶臭难闻,卡曼捂着鼻子继续把马赛矛对准怪物:“我不怕你,我从小就在山里打猎,杀你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一人一怪迅速陷入了激烈的搏斗,怪物的力量远超常人,卡曼很快败下阵来,被打得口吐鲜血。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每一次被打倒后都强忍着疼痛,举着马赛矛继续进攻。一次次的缠斗中,怪物也被卡曼刺中了几下。愤怒的怪物咆哮着:“我要把你吃掉!”然后就张开巨口,把卡曼吃进肚子。
怪物本以为自己获得了胜利,却没想到卡曼竟然在他的肚子里挥舞着马赛矛四处乱刺。怪物疼得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哀号求饶:“只要你不再刺我,我就把你吐出来。”然而,卡曼意志坚定,不为所动:“我来就是为了杀你,你死了,村里才能有水,大家才能活下去。”
经过一番努力,卡曼最终刺破了水妖的肚子,但是他也因为受伤过重离世。他死之后,灵魂变成了雨神,身体则化作了一汪清泉。当村民们来寻找卡曼时,发现他逝去的地方土地异常湿润。他们轻轻挖掘,一股泉水便喷涌而出。
与此同时,奇迹发生了,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将村民们淋得浑身湿透。他们这才明白,卡曼为了祈求雨水,拯救村庄,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家以最高的礼仪祭拜了他。随后,村里也下起了大雨,农作物们吸饱了雨水都恢复了正常,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回到正轨。
村民们还发现,只要泉眼显露,天空就会降下大雨。于是村民们只好给这神奇的泉眼加上了围栏和盖板,并奉它为雨神泉。“这泉眼真的是太灵了。”村民们纷纷赞叹,甚至有人神秘兮兮地表示:“雨神就生活在泉眼下面,揭开盖子他就知道村民们需要雨水了。他一直在保护着博雷山的生灵。”
探访神泉
关于博雷山雨神泉的传说,被传得沸沸扬扬,宛如神话一般。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相信这个传说。
年轻的美国人马克·贝克尔就是其中一个:“这不过是当地人为了吸引游客,编造出来的噱头罢了,你们这些笨蛋还真信了!”
他的朋友们却说:“我们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讲雨神泉的帖子,有网友说自己亲眼见过揭开雨神泉盖子后,天空立刻降下雨水的奇景,我相信这是真的。”马克决定亲自去博雷山“打假”:“我就要让你们知道,这些传说都是无稽之谈。”
马克特意来到雨神泉。他发现,雨神泉围栏上刻的图案和常见的非洲图腾非常相似,并没有独特之处。他在博雷山待了7天,希望能找机会打开雨神泉的巨石盖板。前3天,他日日地坐在雨神泉旁边观察,发现看守雨神泉的人按时换班,不会离开。他决定晚上再尝试,但是连着4个晚上,他都藏在雨神泉旁边却也没找到揭开巨石盖板的机会。
经过7天的蹲守,马克了解到当地人有多在意这潭泉水,也意识到如果想打开盖板必须走官方渠道。回到美国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怎样才能获得准许打开泉眼的板盖呢?想了许久之后,马克终于想到了办法。他给当地政府打去电话:“我是一位视频博主,全网粉丝近百万,我想做一个关于雨神泉的视频专题宣传雨神泉,好让更多的人认识雨神泉。”
马克的提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不久后,他和另一位视频博主一起再次来到博雷山。这次,他们得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当他提出要打开盖板时也没有人再反对。巨石盖板看上去不大,却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非常沉,需要多个人合力才能抬动。
马克在守泉人的协助下打开了沉甸甸的盖板。所有人都期待地望着天空,半小时过去了,天空晴朗无比,连一丝云彩都没有。雨神泉,似乎失灵了。
守泉人看出马克的失望,解释道:“我们没有进行求雨仪式,只有仪式举行之后,雨神泉才会降雨。”马克接着追问:“那我们现在立刻举行求雨仪式,之后再打开盖板,可以吗?”
当地人解释,求雨仪式要准备各种供品,然后还要组织一些会跳鹏鸟求雨舞的人来跳舞才可以。他们决定明天准备好所有相关事宜再进行求雨仪式。
第二天清晨,马克便和当地人一起举行求雨仪式。他们先是恭敬地摆上琳琅满目的供品,然后一起唱求雨歌,再念着咒语围着雨神泉转了三圈。善于跳鹏鸟求雨舞的人载歌载舞后,几个守泉人合力搬开了巨石盖板。
随着巨石盖板落地的响声,天空乌云密布,还飘落了雨滴。不一会儿,雨势渐猛,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马克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回到美国后,他立刻把收集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视频。视频中,他不仅讲述了揭开雨神泉巨石盖板后的神奇景象,还深入探讨了雨神泉的传说、现状以及守泉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英国一些媒体的记者看见马克的视频后,也特意来参观雨神泉。
科学解释
英国记者到达博雷山时是中午,上午的时候山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整个博雷山都雾气蒙蒙,空气湿度很大。尽管雨早就停了,走在山里还是能感觉到扑面的水汽。雨神泉附近都是较为陡峭的山峰,只有雨神泉所在的位置略微平坦一些。四周都是树林,宁静幽深。因为刚下完雨,太阳又重新高挂在天空,湿气蒸腾,此时泉边雾气缭绕,犹如仙境。
记者们将巨石盖板打开,轻轻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板揭即雨”的应验。然而,等待换来的是失望,一直到傍晚也没有下雨。守泉人解释道:“打开盖子发出巨响才能下雨,而且前一天我们已经求过雨了,今天一早也下了雨。雨神不会连着两天赐予雨水的。”
无奈之下,记者们只好先在当地住下。一周后他们严格按照守泉人的要求,摆放祭品,载歌载舞进行求雨仪式后才打开巨石盖板。随着巨石盖板落地的一声巨响,挂在正空的太阳忽然慢慢被乌云遮住了,山间的雾气也越来越浓。
山风渐渐在林间兴起,原本酷热的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不久后,一场暴雨如期而至,大大的水珠狠狠地砸向地面。一行人赶紧撑起了早就准备好的雨伞,兴奋地欣赏着这神奇的一幕。但是这场雨仅仅持续了十几分钟,狂风暴雨过后,太阳又在天空上闪耀着光芒。
记者们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发表在报纸上、杂志上,引起了各国专家的讨论。气象学家对此提出了他们的专业见解,认为“板揭即雨”的现象其实并无太多神秘之处。雨的本质是由云构成的,而云则是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在空中悬浮聚集的结果。当云内部的温度高于零摄氏度,而云下方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小水滴会凝结成大水滴并最终落下,这一过程便形成了我们所见的雨。
在夏季,我们常常会遇到乌云密布、狂风肆虐却不见雨滴落下的情景。这是因为虽然空气对流强烈,足以促使云中的小水滴聚集增大,理论上可以形成水滴下落成为雨,但由于云下的温度过高,这些水滴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因为高温而迅速蒸发,无法进一步结合增大,因此我们就无法看到实际降落的雨水。
博雷山地区气候尤为湿润,特别是雨神泉所在之处,它被群山环抱形成一个谷地,这样的地形使得水汽容易在此处聚集并凝结,难以迅速蒸发,因此该区域的空气湿度极高,水汽含量也相当丰富。
当那块巨石盖板被猛然掀开并重重摔落在地面上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以及盖板与地面的猛烈撞击会引发空气的剧烈震荡。在这种震荡的作用下,空气中已经饱和的水分子会相互碰撞并结合成更大的水滴,随后这些水滴会从空中落下,形成降雨。
类似的现象在高原湖泊区域也时有出现。不过,要触发这种降雨现象,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空气中的水汽必须达到高度饱和状态,只有这样,即便是微小的震动也能促使水分子相互碰撞并凝结成水滴。这也正是解释了有时即便以再大的声响揭开巨石盖板,也无法引发降雨的原因。
尽管气象学家的解释在逻辑上讲得通,但仍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有网友发表文章指出,即便雨神泉附近的水汽含量再丰富,其范围也是相对有限的。打开巨石盖板所产生的巨大声响,虽然可能在局部范围内传播,但很难传遍整座山。引发像雪崩那样的小范围物理现象或许可能,但要影响整个博雷山的气候系统则显得不切实际。仅仅依靠巨石盖板落地的“哐当”一声,就能让博雷山附近区域普降甘霖,这听起来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综合了所有网友的解释后,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共识:这一切可能只是巧合。博雷山气候本就复杂多变,降水频繁。一天中的天气都能变好几次,阴雨、晴天交替出现。而且山中湿气重,雾气多,时不时就会有降雨天气。据统计,博雷山山顶一带几乎天天下雨。
因此,所谓的“板揭即雨”现象,很可能只是当地复杂气候条件下的一个偶然事件。
心理学中有个有趣的名词叫作“视网膜效应”,指的是偶然因素导致的事情伴随着人们不断持续地关注而被认为是普遍发生的。一次打开巨石盖板发出“哐当”巨响,刚巧在当时或不久后下了场雨,这件事情令人感到惊奇,因而将关注力放到了同样条件下发生降雨的事情上。
每当这样的情境再次与降雨“巧合”相遇时,就会加深他们的印象。随着这种“巧合”被不断印证,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只要揭开巨石盖板,并发出声响,就会导致下雨。
编 辑/叶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