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2025年7月 上半月版

2025-10-13 08:59 知音官网发布

负债300万养“怪鸟”,鹭鸟啼响狂揽6000万/三 月
  2009年,梁华坤负债千万,却执意借款300万元,回到家乡珠海市红旗镇三板村“养鸟”。4年后,梁华坤的负债越来越多,却没有挣回1分钱。正当周围人都以为他会血本无归,再无翻身之日时,他却签下了6000万元的大订单。惊讶之余,人们都很好奇,纷纷向他打探暴富的商机,梁华坤神秘一笑,说:“是一只小鸟告诉我的……”
一只鸟引发致富思路
  2024年5月2日,位于三板村的“鹭鸟天下”湿地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珠海市规模最大的水鸟繁殖栖息地,这里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
  园区内,成千上万只鹭鸟翩跹起舞,鸣声交织成自然的交响乐。漫步于湿地公园的木质步道之上,游人不经意抬头,便能望见高树枝丫间点缀的鸟巢,得以近距离观察鹭鸟的栖息状态,体验与自然生灵的和谐亲近。
  “鹭鸟天下”开园首日便迎来盛况,吸引8000人次游客入园参观。这里不仅是鸟类天堂,更是珠海市重要的环境教育与研学实践平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昔日三板村的景象与现在天壤之别。曾经的三板村是一个经济落后、环境脏乱、留不住年轻人的贫瘠之地。而这场翻天覆地的生态与经济双重蜕变,与一个名叫梁华坤的创业者息息相关。
  1970年,梁华坤出生在三板村。1992年,他怀揣梦想离开家乡,来到繁华的九洲港,开启职业生涯。在这座繁忙的港口码头,他最初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货物装卸工。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梁华坤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潜在的商机。
  梁华坤用打工积攒的血汗钱和父母倾力支持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投身商海浪潮,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创业维艰,他最初的办公室只是一个经过简单改造的废弃集装箱。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梁华坤带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生意开始有了起色,成功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是,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梁华坤却遭遇了致命的背叛。他的生意合伙人利欲熏心,与竞争对手暗中勾结设局。这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使得梁华坤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呕心沥血经营的公司被强行兼并整合,辛苦积累的存款被席卷一空,更让他背负上了高达上千万元的沉重债务。
  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剧痛让梁华坤一度深陷迷茫与绝望的泥潭。就在他人生最低谷、前路晦暗不明之际,三板村的村主任梁立山诚挚邀请他回乡,希望他能运用在外打拼积累的经验、人脉和资源,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怀揣着对故土的眷恋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梁华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三板村。踏上那条既熟悉又陌生的乡间小路,目睹村落的衰败与寂寥,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往昔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一个沉重的念头压在梁华坤的心头:自己有能力时未能及时反哺故乡,如今身负巨债、步履维艰,又该如何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呢?
  彼时的三板村,虽与珠海市区仅相隔数十千米,却因水网密布、地势低洼而常年杂草丛生,缺乏有效的治理。每到夏季,蚊蝇肆虐,环境脏乱不堪。村里的年轻人不堪忍受,要么远走他乡谋生,要么咬牙在市区购房定居,偌大的村庄日益空心化,只剩下步履蹒跚的老人,守着日渐萧索的家园。
  就在梁华坤为家乡的困境忧心忡忡、沿着荒草丛生的河岸独自徘徊思考出路时,一只从未见过的奇异小鸟,悄然落在了不远处一棵苦楝树的枝头。它好像并不怕人,竟隔着一段距离,安静地与梁华坤对视了片刻。
  这只鸟体态轻盈优雅,拥有尖细修长的喙和纤细如竹枝的长腿,在枝丫间灵巧地跳跃腾挪。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羽色——在午后暖阳的照耀下,青山绿水的背景中,它那身深栗色的羽毛,流淌着金属般变幻的紫绿光泽。
  梁华坤确信自己从未在家乡甚至别处见过如此奇特而又美丽的生灵。他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迅速而小心地掏出手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幕。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梁华坤回到家立刻在网络上仔细检索比对。查询结果令他震惊不已,这种美丽非凡的鸟竟然是在我国野外一度被认为踪迹难寻,甚至可能区域性灭绝的珍稀鸟类:彩鹮。
  彩鹮属于鹳形目鹮科彩鹮属,与大名鼎鼎的朱鹮属近缘物种。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的种群数量比朱鹮更为稀少罕见。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及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最奇特的是,彩鹮还会变脸,眼睛周围及脸颊处并无羽毛覆盖,裸露着深色的皮肤,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与大多数领地意识强烈的鸟类不同,彩鹮并不排斥与其他鹮类、鹭类共生,常混群于湿地中协同觅食,甚至共同营巢,形成多物种杂居的生态群落,此景宛如一幅动态的湿地生物共生画卷。
  梁华坤与梁立山谈及彩鹮时,对方半认真半玩笑地说:“本地常有不知名的保护鸟类停歇,尤以黄嘴白鹭为甚,它们成群掠过低洼水田的姿态非常漂亮。可惜都待不长,也许是嫌弃我们这方水土贫瘠吧。”
  梁华坤闻言陷入沉思,荒地上鹮影翩跹的画面在他脑中反复闪现。一个计划雏形逐渐清晰,他当即向梁立山提出承包三板村村东荒地的请求。
  梁立山好奇地问:“你准备做什么?那里可是荒草湖泊,荒废了很多年了,交通不便,养鱼环境达不到,种蔬菜也没有条件。前几年我还想在那里让人种树,但发现很难成活……”
  梁华坤笑笑,说:“先订下来再说吧,我还是想植树。”
“怪鸟”领航转型之路?
  为了流转村里的这块水域,从没开口求过人的梁华坤开始打电话,四处找人借钱,磨破了嘴皮子,好话说尽,把自己的计划一遍遍讲给亲朋好友听,终于在5个月内,筹到了150万元。
  2010年春,梁华坤用余款启动基建工程:拓宽入村土路为双车道,沿水渠加装72盏太阳能路灯,另购耐盐碱的柽柳、女贞树苗万余株。3个月后,荒滩竖起了绿色屏障。
  梁华坤还会定期向河道投放青蛙与鱼苗。村民议论纷纷:“梁老板莫不是在撒钱听响?”殊不知,这恰恰是梁华坤从《中国鸟类志》研究中获得的启示:白鹭、彩鹮等珍禽偏爱植被覆盖率超60%、水中生物密度大的浅水湿地生活。他就是在用生态设计改造方案,以生物链培育替代粗放开发,构建“水草—鱼虾—鸟类”三级生态农场。
  然而,梁华坤的创业蓝图很快就遭遇了现实重击。盐碱地吞噬了30%的树苗;夜鹭种群爆发式繁殖又啃食新芽;更严峻的是,村民铺设的捕鸟网半月内误伤3只幼年池鹭。
  站在枯黄的树苗前,梁华坤彻夜研读《南方盐渍土改良技术》,发现可通过埋设暗管排水降盐,同时组建护鸟巡逻队。在村民大会上,他展示彩鹮变脸的特写照片:“这些天外来客选了我们这落脚,咱们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梁华坤的这份执着。村民们蹲在田埂上交头接耳:“砸钱种树能当饭吃?”“怕是城里老板来作秀的!”为了让村民参与其中,梁华坤构思出两全之策:自愿入股者待生态项目盈利后,可按股比分红。
  几番恳谈后,20余农户将信将疑地与梁华坤签了协议。尽管不解其意,但村民们记得他早年创业身家千万的传奇。“跟着梁老板,总不会错!”村主任梁立山成了最坚定的支持者。
  然而,梁华坤并未如众人期待般引进产业项目,反而持续购树苗、挖池塘、引活水。3年间湿地初具规模,白鹭翩跹而至,夜鹭栖于新林。
  可惜生态虽日益繁盛,分红却杳无音信。当村民得知梁华坤早已负债累累,连投资款都是多方借贷时,三板村像炸开了锅,大家都觉得被骗了,梁华坤圈地、种树就是为了骗他们的钱!
  那天,梁华坤被人团团围住,有人高喊:“还钱,我们不跟你做了。”“骗了我们的钱,就得分文不少地还回来。”“你就是一个骗子,别人骗了你,你又来骗我们的钱。”
  梁华坤没有办法,只得再次厚着脸皮找亲朋好友借钱,并把自己唯一的住房抵押出去,用来还乡亲们的钱。村民们拿到钱后窃窃私语,认为他是在浪费钱财,甚至有人嘲讽他是“疯子”。梁华坤都付之一笑,他觉得,时间能证明一切。
  时光荏苒,树木茁壮成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湿地恢复了生机,已经不止有白鹭、夜鹭、斑嘴鸭来此安家,还有很多珍稀鸟类。可没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挑战让他焦头烂额。
  野生鸟越来越多,有人开始惦记这些生灵,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人间美味,不仅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以出售给餐馆、饭店,或者喜欢吃野味的人。那些人在湿地里放置了用来捕鸟的大网,这些网很厉害,只要小鸟撞上去就逃脱不掉。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的生态,梁华坤只好让护鸟队日夜巡逻,严防盗猎者和非法捕鸟者。然而,仅仅依靠护鸟队是不够的。眼看捕鸟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开始影响鸟类在这里栖息的数量了,梁华坤心急如焚,因为一旦没有了这些野生鸟,就会打乱他的计划。
  有一次,三板村村民王黎安不听劝阻,又在树林里布下捕鸟网,捕获了不少野生鸟类。梁华坤当即拨打了110举报。因为他抓的鸟大部分都是国家保护鸟类,这些鸟一次性猎杀20只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经警方调查取证,王黎安因涉嫌非法狩猎被依法拘留。
  此事引发村民强烈不满,众人纷纷找上门与梁华坤对峙,指责他“胳膊肘往外拐”。就连村主任梁立山也劝他:“当初请你回乡,是指望你带领大家创业致富。如今你投重金养护这些野鸟,究竟图什么?再这样下去,只怕要激起民愤,彻底站到村民的对立面,往后你在村里的日子可就难了。”
  可梁华坤内心无比坚定:保护这片生态家园与栖息鸟类,就是在守护家乡未来的生命力。面对持续不断的捕鸟行为,他心生一计:雇佣数个体格健壮的光头男子扮演“护林员”,并为他们贴上仿真的猛兽文身贴纸。自此,再也没有人敢捕鸟了。
小鸟带来财富密码
  随着野生鸟类种群逐年壮大,梁华坤租赁的这片林地逐渐演变成水草丰茂的湿地生态系统。
  4年过去了,尽管湿地生态日益繁荣,梁华坤换来的却是村民持续的嘲讽。无数人背地里讥笑他是“当代愚公”:“砸进去几百万元养一群不会下金蛋的鸟,莫不是要做活菩萨?”
  更艰难的是,这些投资全靠借贷支撑,只出不进的财务状况让员工们忧心忡忡,私下嘀咕这个“疯老板”何时会资金链断裂。但梁华坤望着湿地中盘旋的鸟群,始终相信财富的转机即将来临。
  长期的守护让梁华坤练就了特殊本领:野生鸟类天性警觉,常人靠近便会惊飞,唯独他能自由穿行鸟群而不扰其安宁。这份与生灵的默契征服了许多人,“鸟叔”的称号不胫而走。
  就在第4个亏损年头的深秋,当迁徙的候鸟如云霞般覆盖湿地时,梁华坤终于启动了酝酿已久的计划。湿地生态链稳固后,他率先在周边开辟生态养殖场。优质环境立即吸引水产商寻求合作,但这仅是布局的第一步——养殖塘里投放的鱼苗不仅是商品,更是候鸟的粮仓。
  成群候鸟的到来,吸引了大量鸟类爱好者,沉寂的三板村开始出现手持望远镜的游客。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曾被嘲笑的鸟,如今正驮着旅游经济的曙光掠过自家屋檐。
  2015年初秋,几个香港客商来到湿地考察。梁华坤正带着护鸟队在水道巡逻,突然,数以千计的鹭鸟从红树林中惊起。白鹭、夜鹭、池鹭展开雪白的羽翼盘旋上升,鸣叫声如潮水般掠过芦苇荡,金红的霞光为鸟群镀上流动的光晕,构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生态画卷。
  香港客商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深深震撼,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他们从未见过万鸟齐飞的壮美。梁华坤敏锐地上前,指着空中变换的鸟阵介绍:“这些鹭鸟是湿地生态的‘环评师’,它们选择在此栖息,证明我们的水质达到天然养殖标准。”客商们眼中闪过惊讶,渐渐流露出对生态价值的认同。
  此时,一只白鹭低空掠过水面,尾羽轻点出串串涟漪,仿佛在为他们引路。梁华坤顺势为客商详细阐释生态养殖的独特性:“湿地净化系统使鱼类生长周期延长30%,肉质更富弹性。每批鱼苗入塘前,都得先通过鹭鸟的‘试吃考核’。”这番将生物链转化为品质保障的见解,让客商们频频颔首。
  在参观占地200亩的生态养殖场时,梁华坤用长竿轻敲水面,上万条淡水鱼应声跃起,银鳞在夕阳下汇成流动的星河。“这就是我们的活体检测仪,”他笑道,“若水质稍差,鱼群绝不会如此活跃。”
  当晚,香港客商们便签下6000万元订单,这份信任不仅源于商业判断,更是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可。同时,这份订单也打动了当地村民,他们终于理解了梁华坤的良苦用心。
  在此后的时间里,梁华坤用参观湿地的方法,让很多采购商见识了湿地里的野生鸟类,前前后后又拿下了20多笔水产订单,身家重回亿万级别。如今的梁华坤,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鸟类专家。而那只曾经启发他转型的“怪鸟”,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经过10年的发展,2024年,梁华坤与三板村村委会联合成立了“鹭鸟天下”湿地公园。该公园被政府认证为生态旅游景区。“鹭鸟天下”湿地内生长了大量的本土陆生、水生植物,常年栖息着各种白鹭、夜鹭、野水鸭、褐翅鸦鹃、杜鹃等鸟类。据调查,“鹭鸟天下”记录到的鸟类有75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
  就在“鹭鸟天下”开放运营的前一天,不远处的三板水乡文创园也正式开园迎来了首批游客,皮划艇、水上游船等水乡特色娱乐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体验。
  梁华坤的坚持不仅迎来了三板村的蝶变,村民也已经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梁华坤说,他将继续开拓产业链,搞特色乡村旅游,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色推广出去,带领村里人挣更多的钱。
  按照梁华坤的计划,在严格保护鹭鸟栖息地的前提下,“鹭鸟天下”项目未来将打造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水鸟自然保护区。以研学客群为主要目标,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突出生态功能与游憩功能,建设科普馆、亲鸟廊道等,最终打造成珠海市最大的鹭鸟研学基地和生态景区。
            
 编 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