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2025年3月 下半月版

2025-07-17 15:58 知音官网发布

归隐苍山,洋女婿变“村魂”点亮白族桃源/三 月
  在云南大理苍山脚下的上银村,有两个特殊的村民,这是一对跨国夫妻,英国人史蒂夫和他的中国妻子陈虹霖。来上银村之前,史蒂夫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公司,年入千万。可是,他却不惜卖掉公司和房产,和妻子来到上银村定居。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这么想做一个上银村村民呢?
一波三折,入乡随俗
  2012年,史蒂夫带着大病初愈的太太陈虹霖,来大理洱海边上的上银村散心。该村藏在深山之中,四周被青山环抱,水土丰沃,气候温润,景美境幽。因为只有200户人家,且皆是白族人,所以安静之余略显冷清。
  初来乍到,史蒂夫夫妇就被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迷住了。其间,恰有一户人家结婚办喜事,史蒂夫和妻子前去拜访,并送给了对方一个从上海带过来的小礼物。那家人非常热情,邀请他们入席品尝美食,参与当地的结婚习俗,还回送了他们夫妻喜饼和一张新娘新郎手写的感谢卡。
  史蒂夫夫妇被上银村村民的热情包裹着,一向有睡眠障碍的他们,在上银村居住的几天里,失眠不知不觉消失了。尤其是陈虹霖,脸色红扑扑的,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史蒂夫经过深思熟虑,向妻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离开快节奏的大城市,来这里定居。
  时年45岁的史蒂夫,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的家庭。2001年,他来到上海读书,毕业后,与朋友鲁东阳合伙,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多,史蒂夫的工作也忙碌起来,每天睁开眼,就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工作,仿佛成了史蒂夫生活的全部。
  2006年,史蒂夫认识了江西姑娘陈虹霖,两情相悦的他们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陈虹霖就职于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婚后的她还没来得及享受二人世界,就开始忙着工作。相处时间的缺乏让两人缺乏沟通,感情也渐渐变淡。
  长时间的高度精神紧张,让两人的身体也垮了。2012年,陈虹霖大病一场,初愈后,史蒂夫就把工作全权交给鲁东阳负责,开始带着妻子去世界各地旅游。一路上,他们看了很多风景,喜欢的地方也很多,但从没想过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直到来到上银村,史蒂夫突然觉得,这里就是他们的终点。
  鲁东阳听说后,极力劝史蒂夫要三思而后行:“朋友,你不要头脑一热,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环境再好,也需要金钱来维持。你把事业都丢了,拿什么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银村的人可以快快乐乐地生活,我相信我和我太太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让上银村的人,因为我的到来更快乐……”
  作为路人或游客,史蒂夫夫妇会受到上银村村民的热烈欢迎和招待,可如果他们要在村子里常住,成为上银村村民,融入村子,恐怕就不是容易的事了。而且,史蒂夫是来到上银村的第一个“洋面孔”,村民不仅好奇,警惕性也很高。
  有人怀疑史蒂夫夫妇是远道而来的骗子,想要骗取他们的财产;也有人怀疑史蒂夫做过违法的事情,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躲避法律的制裁;甚至还有人偷偷报了警,面对民警的询问,那人说得理直气壮:“他一个外国人,在上海那么大的城市有车有房还开公司,却来我们这个穷乡僻壤,如果他真的清清白白,我把我家的房子租给他们住。”
  史蒂夫哭笑不得,但他也明白,对于一个相对闭塞的小村庄来说,村民有防范意识,是非常正确的。为了能租到房子,史蒂夫找到上银村的村主任刘煜明,把自己和妻子的人生经历讲给对方听,还亮出两人的身份证,并一再做出保证:“相信我,上银村一定会因为我的到来,变得越来越好。”
  最终,刘煜明把上银村全体村民召集到了一起,让大家举手表决,到底要不要留下史蒂夫夫妇。刘煜明首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人家外国人愿意到我们这个小地方,这是我们的荣幸,咱们一定要热烈欢迎。虽然我们有担心的理由,但不能总是把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
安家苍山,打造民宿
  在刘煜明的说和下,上银村村民同意把村子里一所老学校租给史蒂夫夫妇,租期为20年。这是一所荒废多年的学校,不仅房屋几近倒塌,还杂草丛生,各种爬虫四处乱窜。即便这样,史蒂夫夫妇也很开心。
  签完合同后,史蒂夫就开心地发朋友圈:可喜可贺,从今天开始,我和妻子在上银村有家了。鲁东阳很快打来电话:“你也太鲁莽了吧,租一个这么破旧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改造体育场吗?”
  史蒂夫哈哈大笑:“伙计,公司就拜托你了。我打算把这里改造成一家特殊的民宿酒店,既可以让我和妻子有事情做,也可以让在城市里打拼的朋友来这里度假,拉动上银村的经济。朋友,我还准备留出一间房,让你随时都可以过来小住。”
  鲁东阳给他泼冷水:“你们预算过改造费吗?再说,位置太偏僻了,谁愿意放下工作,跑那里玩。中国有句老话,强龙不压地头蛇,以后有的是你们要处理的问题!你还是听我一句劝,赶紧回来,好好经营公司。”
  但朋友的“好言相劝”,反而让史蒂夫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为了改造这所学校,史蒂夫把上海公司的股权全部转给了鲁东阳,甚至连房产也一并卖了。随后,他和陈虹霖带着全部积蓄,一头“扎”进了上银村,开始打造他们的酒店。他们给酒店取名“静地静修”,就是希望来此居住的人都能拥有一颗安静的心,来面对或好或坏的人生。
  为了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酒店,史蒂夫特意从英国找来了设计师。他们尽可能地保持了白族建筑传统的样子,原墙体不敲,把房子拆成毛坯后重新做基桩和水电。基装尽量简单,全屋无吊顶,主打省钱。为了还原复古工业风,设计师把门窗都改成了弧形和折叠窗,靠软装和色彩搭配,来营造整个空间的氛围感和层次感。
  其实,让史蒂夫夫妇头疼的不是“静地静修”的改造,而是他们与村民的关系。初来乍到,村民都不太习惯自己身边多了一个“洋面孔”,还有人偷偷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为了让大家接受他们,史蒂夫夫妇不得不一边忙着“静地静修”的改造,一边维护与村民的关系。
  史蒂夫每天都会在村子里溜达一圈,他总会在人多的地方主动和人们打招呼、问好。然而,就在双方的关系变得渐渐融洽时,陈虹霖却和邻居们发生了一次冲突。
  那天,村子里几个顽皮的小孩翻进院墙,来到了正在改造的“静地静修”。陈虹霖发现他们的时候,几个孩子正在乱石堆里打闹嬉戏。她担心孩子受伤,又觉得孩子们破坏工地不对,于是想和孩子们的父母沟通一下,以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是,孩子们看到陈虹霖,很快沿原路跳墙而出,只有一个比较小的孩子留在原地。陈虹霖准备把这个孩子交给他的父母管束,可孩子看到自己奶奶的那一刻,好像看到了救星,立刻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藏在老人身后不肯出来。
  老人坚持认为是“外地人”欺负了自己的孙子,便与陈虹霖争吵起来,她根本不听陈虹霖的解释,还叫来了其他邻居,帮着“对付敌人”。那之后,邻居们看到陈虹霖和史蒂夫,不仅躲着走,还总是在背后议论纷纷,向他们翻白眼。
  史蒂夫夫妇意识到,他们可能已经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梁子,如果想要在这里安安稳稳住下去,就必须和每一个人修复好关系,最好“打入内部”。于是,两人决定用“进攻”的方式代替“防守”,主动入乡随俗。
  “静地静修”右边100米有一个杂货铺,村民经常集中在那里聊天、打牌。史蒂夫只要有时间就凑上去和村民话家常,学习他们的白族语,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家里有什么需求,他也会在这里购买,还会像别的顾客那样,和老板讨价还价。
  上银村菜市场也是一个和村民沟通的好场所,来到这里的大多是本村的白族村民。史蒂夫操着一口不太地道的普通话,和每一个人打招呼。除了买菜,他每天还会喝上一碗稀豆花,再搭配一根油条,边吃边和人话家常,聊自己养的母鸡下了几个蛋,聊他的多肉玫瑰分了几盆……
  渐渐地,村民不再把史蒂夫夫妇当外人。谁家有了喜事,他们也会被邀请。和村民们相处的过程中,夫妻俩渐渐明白,他们不是难相处,而是对彼此不够了解。
  有一次,陈虹霖因为生病住了一星期的院。史蒂夫为了照顾妻子,也短暂地离开了上银村。当他们回来时,发现自己家的门口,早已被邻居清扫得干干净净。上次因为孙子和陈虹霖“结下梁子”的老人,还在他们门前点燃了一堆干柴,一定要让陈虹霖从上边跳过去,她说:“从火堆上跳过去了,以后你就能健健康康,不生病了。”
  陈虹霖虽然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但深受感动,当地人是多么淳朴善良啊。
做上银村人,改变上银村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静地静修”改造完成,里边有食堂、瑜伽室、阅览室、幼儿卡通室,还有16间客房。院落的一角还开垦了菜地,养了鸡鸭鹅。
  史蒂夫希望通过自己的人脉,让更多的人来到上银村,让大家看到它的美,能够像他一样在这里安家、创业。第一个被史蒂夫邀请来的朋友叫筱航祁。1988年出生的筱航祁,原本是一家动画公司的策划师,他喜欢舞蹈,但忙碌的工作和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2017年,筱航祁受到史蒂夫的邀请,来到上银村小住,很快被这里的优美环境吸引:每天早上在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映入眼帘的是烟雾缭绕下的葱郁大山,扑面而来的是淡淡野花香,吃的则是史蒂夫夫妇亲手种植的瓜果蔬菜……
  在“静地静修”居住的日子里,筱航祁每天都会在山脚的花海里跳一段即兴舞蹈,从身体到心灵,都得到洗礼。史蒂夫把筱航祁跳舞的视频传到了自己的社交平台,有人给他留言:老师的即兴舞蹈太美了,能不能教教我?
  史蒂夫眼前一亮,于是找到筱航祁,把网友的留言给他看,并说服他,留在上银村,做一个舞蹈老师。就这样,筱航祁经过考虑后,决定从大城市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筱航祁从素人舞者,到接触即兴舞蹈的分享者、传播者,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未知领域。也因为他的到来,让更多有活力的年轻人来到了上银村,大家一起探讨人生,寻找新出路,一起在柴米油盐中,悟“爱”、悟“道”。
  史蒂夫明白,邀请朋友到此小住很简单,但怎么留下他们又是另外一回事。2019年,史蒂夫找到刘煜明,与他一起动员上银村全体村民,共同营造好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上银村村民开始在村里举办一些独属于他们白族人的娱乐活动,让游人参与进来。
  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此居住,史蒂夫也会在“静地静修”里,举办一些有趣的聚会,他用上银村的特产和美食招待朋友。酒宴结束以后,当地的村民还会自发组织为游客表演白族舞。
  上银村村民赵磊是酿造高粱酒的能手,他酿出的酒好喝不上头,还有一股自然的清香。之前,因为没做宣传,也没人知晓它的好,赵磊的高粱酒只能卖给附近的邻居。
  史蒂夫到来后,就把赵磊酿造的高粱酒列为自己和朋友聚会时的“御用”酒。大家觉得好喝的情况下,离开时也会顺便带上一些。渐渐地,赵磊成了当地酿酒的名人,很多游客慕名来到上银村,只为品尝一口“老赵高粱酒”。
  为了能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白族生活,史蒂夫还会去村民家收鸡蛋和鲜鸡鲜鸭等食材,来这里住的人都会感觉,“静地静修”的粗茶淡饭比城里的饭菜要好吃。
  在史蒂夫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没多久,上银村就有了几十个长期定居的“洋面孔”,他们在这里创业:做民宿、开餐馆、做文创、搞乡村旅游……
  2020年,来自俄罗斯的卡罗尔和筱航祁合伙在上银村创办了一所成人舞蹈学校。卡罗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舞者和教育者,他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擅长跳各种舞蹈,探索了多种运动和舞蹈流派,包括即兴舞蹈、钢管舞、现代舞、宝乐思、接触即兴等。如今,他们的舞蹈学校已经招收学员大约100人,这些人来自各个国家和城市。
  随着上银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来此居住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也越来越富有,大家提起史蒂夫夫妇,无不称赞有加。
  刘煜明感慨地说:“因为史蒂夫,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还让更多的外国人来到村里,这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提升和更丰富的文化交流。”
  前不久,鲁东阳在史蒂夫的邀请下,也正式来到上银村定居。至于他在上海苦心经营的广告公司,也一并将部分业务转到了上银村。鲁东阳和史蒂夫开玩笑:“你这家伙,最终还是把我骗来了,不过,我可是心甘情愿被骗啊。”
  春天来了,史蒂夫夫妇忙着在院子里播撒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他们相信,上银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 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