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2025年4月 下半月版

2025-07-17 15:59 知音官网发布

荷兰大师逐梦中国,跨国情缘绽放郁金香花海/三 月
  春风一吹,被誉为“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的盐城大丰区荷兰花海景区就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景区的人群中,大家总能看到一个眼窝深邃、鼻梁高挺、头发花白的欧洲人,笑容可掬地跟游客打招呼。他就是来自荷兰的郁金香技术顾问尼克·卡义克。
  君子之交半世纪,鲜花连系两国情。多年来,尼克扎根于大丰,凭着一颗执着的匠心将“一朵花”种成“一片海”,用“一份情”圆“一个梦”。郁金香,象征着友谊,也是尼克与全心村大丰唯美故事的见证者。
创业:遇上中国小镇求变
  1956年,尼克·卡义克出生在荷兰一个郁金香世家。10岁时,他就能十分熟练地驾驶拖拉机,帮助父母收获郁金香种球。儿时的尼克有一个梦想:让全世界都开满郁金香。
  400多年前,郁金香刚传入荷兰时,荷兰人如痴如醉,将它视作罕见的珍奇花卉,争相种植。如今,荷兰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出口国,是该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更是荷兰农户赖以谋生的重要经济作物。因此,尼克对郁金香的热爱,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他坚信,人们一定会爱上这个美丽而神奇的花卉。
  17岁那年,尼克在父亲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郁金香贸易公司。他先后辗转不少国家和地区,寻觅着能够让梦想成真的土壤。
  1998年,因为郁金香球茎进出口业务,尼克来到中国。那时,中国因改革开放正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敢于拼搏的精神,让尼克觉得,一个如此淳朴、优秀的民族,一定会爱上他的郁金香。
  尼克决定留下来,发展中国市场。他先后在陕西和江苏滨海进行了两次郁金香培育种植创业,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因为提前没考察到位,陕西缺乏充足的种球种植条件;第二次,虽种植成功,但在花卉培育上遭遇了滑铁卢,销售也因此不理想。
  两次创业失败导致尼克的公司差点破产,损失惨重。
  不久后,尼克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江苏盐城的新丰镇全心村,流转了20亩土地,第三次尝试种植郁金香。
  全心村环境优美,温度适宜,土壤也不错,是适合种植培育郁金香的。但是,自然条件好还远远不够。2011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尼克的种植基地严重缺水,郁金香纷纷蔫了脑袋,甚至干涸枯萎。尼克打算安装2台抽水泵,从3公里外的小河抽水灌溉。但是,全心村只有一台容量为8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电力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灌溉条件。
  就在尼克万分着急时,有人给他悄悄出主意:“咱们在食堂吃饭时,经常坐在你对面的年轻人就是供电所的所长丁勇,你找他试试看。”
  当时,丁勇刚从大丰港供电所调至新丰供电所任所长。由于供电所正在翻建宿舍,镇政府将家在外地的丁勇安排在其他宿舍,正巧与尼克同住一栋楼。两人在食堂就餐时经常相遇,但并没有过多交流。
  尼克打心眼里认为,丁勇没必要帮他这个忙,因为一个不相识的异国花农而整改全村的电路,太不现实。但为了心爱的郁金香,尼克还是决定试一试。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丁勇就和同事赶到他的郁金香种植基地,进行现场勘查,测算用电负荷,当场制定了供电方案。
  次日,丁勇和同事冒着高温施工,用一周时间突击安装了2台容量为315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架设400伏供电线路1200米,满足了郁金香种植中灌溉等设备的用电需求。丁勇的出手相助,让尼克感动。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有人好奇,中国这么大,尼克为什么会坚定选择电力不足的全心村。其实,这里有一段中荷友好的感人故事。
  1919年,新丰镇还是一片盐碱地,生活在这里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民族实业家张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便邀请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来这里“兴垦植棉”。
  特莱克在考察后,建立了区、匡、排、条四级排灌水系,并从荷兰带来了郁金香种球尝试种植。没想到,土地经过改良后的新丰镇特别适合郁金香的生长,在当年就一举荣获“全国村镇规划第一镇”的称号。不过,当初这里种植的郁金香,都要靠荷兰进口,成本十分高昂。
  循着历史的渊源,尼克决定重拾这段百年情缘,和他不谋而合的还有新丰镇政府。2012年,当地政府为了纪念特莱克和50万为改变这片土地而付出的人们,决定深度挖掘“民国村镇规划第一镇”的底蕴,建一个3700亩的“多彩荷兰村”。
  该项目包括荷兰花海景区和特色小镇,以“地上长花、湖中生花、树上开花”为推进思路,全面建起一个旅游村,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合作:培育四季可赏的花
  2013年,新丰镇党委书记李实业向尼克抛来“橄榄枝”,邀请他担任荷兰花海景区郁金香技术顾问,负责培育、种植郁金香的工作。尼克始终记得踏入景区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幅生机勃勃的彩色画卷中,周围美丽的自然环境将他深深吸引。
  从此,尼克便把荷兰花海景区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投入了全部心血。这里不仅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电力,还有四季恒温的冷库,这一切都是他培育郁金香新品种的温床。
  细心的尼克发现,盐城黄海湿地和荷兰的瓦登海保护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地均为潮间带世界自然遗产,土壤性质相似。同时,新丰镇温和的气候、便利的水运条件和平坦的农田为郁金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更重要的是,荷兰花海景区将郁金香的研究与培育作为四大产业之一,其长远的产业布局和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尼克的梦想不谋而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尼克很快成立了自己的郁金香种球研培团队。
  忙碌在田间地头,尼克与其团队每天醉心于郁金香种球的研究和培育。其间,大家遇到过很多挑战,对于尼克来说,技术能转移,但土壤和气候可没那么容易改变。要想培育好郁金香种球,必须考虑到气候差异。所以,本土化改良,是当务之急。
  受大西洋暖流影响,荷兰冬暖夏凉、温差较小,郁金香的生长期较长。而新丰镇春季较短、夏季炎热,温度上升快,郁金香感染病毒的风险更高。为了增强郁金香的病毒防御能力,尼克和团队一直在不停地改良土壤,大力发展杂交育种技术。
  不管什么事,尼克总喜欢亲力亲为,他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到了荷兰花海景区这片热土上。2016年,尼克团队培育出了一个新品种,其花瓣呈蓝色,傍晚时又可隐约看到一种淡紫色,非常漂亮,尼克给它取名“蓝美人”。
  其实,早在中国第二次创业时,尼克就成功培育出了这种郁金香种球。然而,一次干旱的天气,给了尼克一个措手不及,让这个新品种种球一命呜呼,尼克伤心难过了好久。如今,他小心翼翼,生怕再出现那种极端天气。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2016年7月的一天,荷兰花海景区保存来年种球的冷库突然断电,冷库内快速升温。尼克万分着急,他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理,高温可能会导致郁金香“错判”时令超前萌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麻烦的是,刚断电不久就开始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
  这可把尼克愁坏了。恰在这时,丁勇打来了电话,当得知事情的缘由后,他迅速组织电工赶赴现场,冒着危险,对冷库进行了抢修复电,成功避免了郁金香种球“夭折”。
  事后,尼克热泪盈眶,泪里有感激,也有对丁勇的担心,还有保住郁金香种球的开心。他拉着丁勇的手,激动地说:“你就不怕危险吗?如果真因为郁金香让你出事,我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丁勇拍拍尼克的肩膀,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你把这些种球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你想,能救朋友一命,这是多么值得我做的事情啊,何况这个朋友还是为了我们家乡的发展。”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丁勇和同事架设了2千米的配电线路,直通荷兰花海景区,成功实现了双电源供电,进一步保障了景区用电无忧。尼克感慨地说:“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和互帮互助、众志成城的精神,其他国家永远也赶不上。”
  在一次次思想碰撞和勇敢尝试中,尼克和他的团队逐步适应彼此的工作方法和节奏,常常一起讨论如何提升团队效率、改进郁金香种植技术。在这种磨合中,尼克与他的中国同事,配合得更加默契,感情也日益深厚。
  为了更好地培育郁金香种球新品种,尼克经常往返于中国与荷兰。因为他知道,在培育郁金香方面,荷兰有厉害的资深专家,比如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科研人员。
  2020年,尼克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瓦格宁根大学的多伦教授。多伦专业研究郁金香已有40余年,培育出了60多个郁金香新品种,其中稀有珍品就有8个。
  尼克多次拜访多伦,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讲给他听,请求与他合作,来推动新丰镇荷兰花海景区的发展。多伦最终为尼克的真诚折服,选择为他和他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在尼克和团队的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培育出20种新的郁金香品种。如今,3000亩的荷兰花海拥有3000万株花簇,300多个品种。除少数稀有品种,大部分郁金香的培育繁殖可以在中国完成。
  郁金香通常会在3~4月开花,为了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盛花期,尼克团队通过控制温度和栽培技术,成功将它的花期进行了调整。如今,在新丰镇荷兰花海景区里,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到盛开的郁金香。
圆梦: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当年,特莱克从瓦登海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中国,播下了中荷交流的种子。如今,在尼克的“接力”下,这颗种子已经茁壮成长为葱葱郁郁的大树。
  2022年,尼克联系举办中荷花卉文化旅游论坛和经贸洽谈会,邀请荷兰知名专家、企业及政府官员来到中国进行深层次交流,用花海架起友谊的桥梁。
  在尼克的帮助之下,越来越多的荷兰元素和荷兰经验植入新丰镇。新丰镇成功摸索总结出郁金香露天种植管理的核心技术,将荷兰花海景区打造成中国第一个郁金香品牌种植基地,还被授予“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世界郁金香最佳景区”等称号。
  如今,新丰镇荷兰花海景区已是国内唯一实现种球自主扩繁、室外展示长达8个月的景区,创造了日接待35万游客的记录。尼克的加入,为这里打造了盈利点,也让中荷“前世今生”的故事荡漾着别样之美。
  目前,尼克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如何在减少使用化学物质的情况下,让郁金香长得更好。在尼克眼中,中国已走上了一条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国家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新丰镇荷兰花海景区内,500多盏路灯都是节能夜景灯,观光车也都是新能源车,就连游船都是电动小船,没有柴油的刺鼻味道。景区入口处2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整齐排列,景区内风情街上的30多家商铺、农家乐完成了“电代煤”和“电代油”改造。
  在低碳的环境下,尼克的郁金香培育更加舒适。比如在他的培育中心,全部配备了智能化、电气化设备,洒水、控温、苗床移动一键操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他认为,这些现代化的成果既保护了环境,又让养育工作变得高效。
  荷兰花海景区的发展促进了新丰镇经济的发展,也富裕了当地的村民。村民除了流转土地,还可以选择到景区从事绿化种植、花卉养护、物业保洁等工作,人均每年可增收15000元以上。
  来中国这么多年,这些成绩是尼克努力和付出的认可和回报,也让他相继获得“江苏友谊奖”“江苏省人民友好使者”等多项荣誉。回想当年刚来中国创业的日子,尼克发自肺腑地说:“我爱这份工作,更爱中国以及中国的朋友,他们都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郁金香的花语是博爱。我将郁金香从荷兰带到中国,希望它能象征着两个国家之间的爱与友谊,如这片鲜花一样盛放。”
  俯瞰千亩郁金香花海,荷兰风情的木屋,风车点缀其中……这就是年少时尼克的梦想,如今圆梦成真。         
             
编 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