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915期
2025-05-30 14:38 知音官网发布
毛泽东的统战艺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
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弄清“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十分关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在区分“孰敌孰友”时,中共一大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上,对是否建立统一战线的思考还不太成熟,更多是种“排斥”的态度。
1923年2月4日,中国共产党初露锋芒,发动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社会力量首次登上政治舞台。3天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罢工宣告失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酷革命实践中认清必须联合“真正的朋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理解是寻求全部革命力量的“联合”。1923年4月,毛泽东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中提出,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势力都很强大的中国,国内各派民主力量应联合一致来反对列强和军阀。仅3个月后,毛泽东发表《北京政变与商人》一文,旗帜鲜明地发出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人、学生、教职员,乃至各种各色凡属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
毛泽东分析中国的国情与各派力量,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他认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但是,遗憾的是,“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正确认识,错误地将小资产阶级排出革命阵营,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革命对象,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实施“关门主义”。
在“左”倾路线的严重干扰下,党的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只注重加强工农联盟,强调“革命队伍清而又纯”。这种“关门主义”给革命带来了严重危害。后来,毛泽东多次点评,“瑞金时代最纯洁、最清一色了,但那时我们的事情特别的困难,结果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于清一色”。
把拥护支持的人搞得多多的
毛泽东在延安时曾问胡耀邦:“你读的书不少,你说什么是政治呢?”胡耀邦说了很多书上的观点。毛泽东则一语道破:“没这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在抗日战争初期,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的成员几乎全部是共产党员。为了实现各抗日阶级间的政治合作,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要求,“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团结举国力量,一致对外。
1938年,在延安凤凰山下的窑洞里,毛泽东曾送给罗瑞卿两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毛泽东反复强调提出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的支持。
毛泽东大力呼吁争取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争取全国一切非亲日派资产阶级的支持,争取国外一切反法西斯国家和集团的支持等。他先后撰写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等文章,明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组织原则,要求很多工作不能光靠党员包办。
随着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发展,“豆选”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投票办法。20世纪40年代中期,黄齐生所作《延安选举见闻记》对“豆选”有详细记录。在窑洞外面发豆子给群众,然后在窑洞放几只碗,每只碗代表一个候选人。边区群众用豆子投票,选出自己信任的“官”。这种灵活的“土”方法,有效地进行了抗日团结动员。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靠着宽广的政治胸怀和罕见的创造精神,把支持拥护共产党的人搞得多多的,齐心开展根据地建设……(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