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946期

2025-09-05 16:06 知音官网发布

隐蔽的较量:抗战时期中共对日伪情报战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伪的情报战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至关重要的战斗。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两者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战略的进攻:全面开展对日伪情报战
       早在九一八事变前,中共领导的情报部门就对日本侵略行动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党的情报保卫机关中央特科下属的满洲特科,其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侦察和搜集日本侵略东北阴谋活动的情报,为此派人打入了东北的日本特务组织。
       中共满洲省委在1931年4月给中央的报告中,详细报告了日本在东北各地驻军,修建军营、工事,进行军事训练以及不断增兵的情况,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要直接占领满洲”。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一个月,满洲特科人员在沈阳、四平等地发现了日军异常动向,立即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了情况;事变前两周,他们又把日本人要动手的消息报告了辽宁地方当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对日伪的情报斗争进入新阶段。上海在抗战初期是对日伪情报工作的关键区域。中共在上海建立了多个情报组织,其骨干成员既有从延安派来的李克农、潘汉年、刘少文等,也有原中央特科停止活动后留下的徐强等地下党员,还有刘晓等人领导的地方党组织的情报工作人员。
       1939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央社会部(简称中社部),负责领导各根据地和敌占区的情报保卫工作。如在北平活动的情报组织北平联络局,打入华北敌伪上层组织和新闻单位,利用敌伪之间、伪组织上层人物之间的矛盾,获得了许多重要军政情报,配合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在百团大战前及战役进行时,他们送出了及时准确的情报,有力地配合了战役的进行。
       在东北地区的情报组织东北青年救亡总会,其成员包括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张景惠之子张梦实等出身伪满上层的爱国青年,他们凭借特殊家庭和社会关系,获取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战略部署、伪满陆海军编制及武器装备等重要情报。
       在华东地区,派遣李时雨、孙静云夫妇打入汪伪政权,取得汪精卫、陈公博的信任,李时雨以汪伪国民党六大代表、立法委员和上海保卫司令部军法处处长等重要职务为掩护,长期潜伏敌营,向组织递送了大量重要军政情报,如汪精卫当面向他透露的《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秘密谅解事项》等卖国密约的内容,为反击汪精卫投敌卖国阴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939年,中社部安排潘汉年负责领导建立香港、上海的情报网。潘汉年情报系统人员以在敌伪中打入深和运用范围广而取得显著成绩。如其下属南京情报组,成员包括日籍中共党员西里龙夫、中西功及担任汪精卫翻译的汪锦元等人。他们利用在日伪政权中担任要职,获取了大量核心机密。
       潘汉年还把关露安插于汪伪特工头子李士群身边并亲自与李士群直接联系,使中共的情报工作打入了汪伪特工总部。中共通过开展这些情报活动,取得了不同层次的重要情报:除一些重要战略情报外,对汪伪军政情况、国民党特务机关与汪伪往来勾结情况、日伪“清乡”军事行动等都有所掌握。
 
无形的较量:战斗在特殊的情报战线
       当隐蔽战线的情报人员在日伪巢穴中与敌人周旋博弈时,中共在抗日情报战场上,又以高超的技术手段和超凡的战略远见开辟出两条全新的“无形战线”。在红军时期对国民党军开展无线电技术侦察取得卓著成效的中央军委二局(以下简称军委二局),为落实军委指示开展对日军的侦察,分别在1937年5月、1938年2月,两次开办日文训练班。
       第一次训练班因七七事变爆发,技侦骨干人员随军开赴前线,仅开办两个月就提前结束。1938年9月18日,日文训练班特别组学员结业的同日,军委二局在延安王家坪成立第四科,专事日本方向密码破译工作。
       同一时期,李克农在武汉与在国民党密电破译机关工作的王维钧、杨肆取得联系,得到了他们提供的日本外务省使用的两个英文字母代替日文片假名字母的密码情况,以及日本外务省国际无线电台联络网和在华日军前沿军用电台联络网情况……(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