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944期

2025-09-05 15:58 知音官网发布

决定中国命运:日本投降前毛泽东的战略布局
       1945年8月10日晚,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得知日本已准备投降。在日本正式投降前五天,毛泽东做出了战略布局,这些布局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做出由兵力分散向兵力集中的战略布局
       抗战以来,八路军、新四军以游击战为主,兵力分散。抗战期间兵力分散,不易被日军大规模吃掉,有利于机动灵活消灭日伪军,有利于牵制大量日军,更有利于武装和发动群众。既然得知日本投降,不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就没有力量大规模消灭日伪军。
       为此,8月11日,毛泽东指出:各地应将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织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集中行动,以便在解决敌伪时保证我军取得胜利;解决敌伪后,主力应迅速集结整训,提高战斗力,准备用于制止内战方面。
       毛泽东这一战略调整和布局,为迅速缴械日伪军做了充分准备,为扩大解放区和保卫解放区做了充分准备,为制止内战和不得已而反击内战做了充分准备。
       蒋介石骨子里想打内战,消灭共产党。毛泽东想方设法制止内战,冒着生命危险亲赴重庆谈判就是制止内战的实际行动。制止内战的最好办法,就是坚决回击内战。毛泽东在得知日本投降的当天,就指出:苏联参战,日本投降,内战迫近。第二天又强调:苏联参战后,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
       为此,毛泽东在8月11日指示:各地对蒋介石绝对不应存在任何幻想,必须在人民中揭破其欺骗,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应有必要的精神准备;各解放区应有必要兵力防御国民党进攻,国民党一旦向我大举进攻,我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放手武装群众,放手提拔地方干部带兵;放手发动减租,组织群众,以便迅速确立我党在群众中的基础。
       8月13日,毛泽东提出制止和反击内战的三原则。第一,蒋介石左右手拿刀,我们也左右手拿刀;蒋介石磨刀,我们也磨刀;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第二,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第三,内战不论哪一天爆发,我们都要准备好。
 
做出由分散占领向重点占领的战略布局
       抗战胜利前,蒋介石躲进了“峨眉山”,国民党的主要势力自然也随之集中在西南地区,实力雄厚。中国大部分地区为日伪占领。毛泽东得知日本投降后,认为动用我党的全部武装力量全面夺取日伪占领区,不现实,也不可能。切实可行也最为紧要的是重点占领中小城市,广大乡村,交通要道,扩大解放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关于占领中小城市,8月10日,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电报中指出:你们所处地位不可能夺取大城市,而应乘机扩大地区,夺取武装,夺取小城市,发动群众。
       关于占领广大乡村,8月12日,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电报中指出:江南力量就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
       关于占领交通要道和扩大解放区,8月11日,毛泽东说:占领一切可能的交通要道。8月12日,毛泽东又强调:江北力量的任务是占领津浦路,配合八路军占领陇海路。
       关于创建新的根据地,8月11日,毛泽东在给王震部队电报中,指出:日本投降,内战迫近,你们任务仍是迅速到达湘粤边与广东部队会合,坚决创造根据地准备反击内战。
       毛泽东重点占领的布局,其一,为迅速消灭日伪军做了准备。其二,迅速扩大了我党的武装力量。其三,迅速做好了反击内战的准备。
       8月10日深夜,朱德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向附近敌伪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内缴出全部武装。不缴枪者坚决消灭。然而,蒋介石却下令说:朱德发表的命令,是一种“唐突和非法之行动”。并命令八路军总部:“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
       对于蒋介石的逆行,毛泽东予以坚决反击。8月13日,他连续撰写《蒋介石在挑动内战》和《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在舆论上彻底揭露了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发动内战的阴谋……(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