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943期

2025-09-05 15:53 知音官网发布

毛泽东坚持以“八路军”名号抗战的大智慧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共产党领导的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入政府军序列。八路军浴血抗战,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政治智慧。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党推诿粮饷发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全民族的抗日大业,郑重作出政治承诺:“取消和不再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号;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归入改编为国民政府军队系列,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共同抗日。”而蒋介石也被迫作出承诺:“对编入政府军的共产党军队不能歧视,应与其他部队一样标准发放官兵军饷和供应粮秣武器装备及弹药。”
       起初,周恩来在代表共产党谈判中,力争红军编列4个军,蒋介石的代表则一口咬定最多编为2个师。最后双方达成妥协,红军编成3个师,即列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编制为4.5万人。第115师1.5万人,第120师1.4万人,第129师1.3万人,八路军机关及直属队0.3万余人。
       八路军的编制给了红军不久,国民政府又搞了一次全国所有陆军部队的“战时新编制”,把全国分为若干个战区。其中,山西、察哈尔两省区域为第二战区,山西军阀阎锡山为司令长官。八路军被划归到阎锡山的麾下,重新核改名号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蒋介石的小算盘是:共产党既然主张积极抗日,那就把你们推上华北抗日最前线,让日军削弱你们的军队实力。最好两败俱伤;最不济,也让阎锡山绊着你后腿。
       日军逼近山西后,阎锡山的地盘受到威胁,他迫切希望有人与日军直接对抗,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借机保存晋军实力。他向南京的蒋介石、何应钦积极推荐共产党人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蒋、何顺水送了人情,照准下了任命。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迅速摘掉八角帽,换上新军装,三个主力师渡过黄河,奔赴华北抗日最前线。
       八路军的粮饷,国民政府答应按月分发,但经常受到刁难。国民政府各部门官员对非蒋嫡系的部队军饷总是以各种借口拖欠,更不用说八路军了。他们在八路军领用装备、军饷时格外刻薄。他们通知今天在南京军事委员会后勤部兵站部领取,明天又支到阎锡山的第二战区西安兵站部领取,两头推诿,始终不能及时发放。
       毛泽东看透了蒋介石的阴谋。后来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陕北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坚持使用“八路军”番号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收到南京政府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书面命令。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为第18集团军。此后,八路军除在对外交往和发布战时命令文书时自称第18集团军,绝大多数场合仍以八路军自称。
       为什么共产党要坚持使用“八路军”番号?军史专家普遍的看法是:八路军是中共武装得到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的最初名称。为了教育说服红军将士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中共中央做了大量工作,前期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很扎实,八路军名称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前,已被中国共产党上下广泛接受。
       八路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英勇作战,大放异彩,使“八路军”的番号深入人心。八路军各师刚奔赴抗击日军的战场,就接连取得平型关战斗、夜袭阳明堡机场、雁门关伏击战等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与国民党军的屡战屡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大振奋了广大抗日军民的信心,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因而,共产党很珍惜八路军这个名称。
       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国内党内来看,当时在中共及其军队内部,有一些人对于在新的形势下的斗争出现了认识和思想上的偏差,造成了一些混乱。一些干部受王明错误路线的干扰,认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既然纳入国民党政府军队序列,就应该在思想上、战略上、军事行动上都服从于军委会的指挥和管理。
       起初,由于国民党不允许在部队设置政工干部,八路军没有政治委员,各师、旅、团也都没有政委编制。政委只能以副职或政训处主任一职面目出现。这些表面上的现象,实质上反映出的是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人民军队受党直接领导的精髓和好传统受到弱化和挑战,这使得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中坚人物,不得不设法纠偏和谋局。与部队军事行文称谓上相反,共产党在内部文件、材料、领导讲话、报纸宣传上,减少和尽量不再出现第18集团军的叫法,而统统称作八路军……(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